预防“春燥”、春季养肝,惊蛰后养生最应注意这些
惊蛰,雷声发,万物醒,桃始华,黄鹂鸣,是阴阳剧烈动荡的节气。此时,阳气如惊雷欲出,环境却春寒料峭,阴阳斗争最易削弱正气而致病,或诱发痼疾,故历代养生家很注重惊蛰养生。服食养生之品以辅助人体阴阳交替,实现阳长阴藏,阴平阳秘,对一年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惊蛰虽然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可同时也是一个疾病多发的季节。
“春捂”抵御“倒春寒”
俗话说:“三月的天,娃娃的脸”。惊蛰节气处于乍暖还寒之际,是全年气温回升较快的节气,日照时数明显增加。但因为冷暖空气交替,气温波动较大,同时早晚温差也大,温暖时“东风好作阳和使”,料峭时“春寒勒住花梢”,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
乍暖还寒最应保暖,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适当“春捂”。对于老年人和其他抵抗能力较弱的人群,须谨防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养生以肝为先
肝与四时之春相应,春季养生重点在于养肝护肝。中医认为,肝属木,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调情志、养肝血是养肝护肝的重点。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惊蛰时节饮食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此时可多食用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大枣、山药等;多食用新鲜蔬菜,如菠菜、芹菜、莴笋、香椿、茼蒿等。饮食少酸涩、油腻、辛辣、刺激,忌酒及伤肝食物,如腌、熏的食物,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品等。
预防季节性传染病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麻疹、水痘、流感、流脑等传染性疾病易于流行。
应注意科学的饮食和起居,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区域长期逗留。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饮食调养原则是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
预防“春燥”
应及时补充人体水分,多饮水,食用多汁水果和一些生津润燥的食物,如甘蔗、莲藕、银耳等。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因梨性寒味甘,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且富含果酸、铁质、维生素等,特别适合这一季节食用。但素体脾胃虚寒的人不可过量食用。
另外,惊蛰时的天气会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并应顺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和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鸭血、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
运动舒经活络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正是万物萌生,草长花开的好时光,也是开展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黄金季节。
锻炼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也要注意时间和强度,调节好自身节奏,循序渐进,科学运动。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均是很好的活动方式,可增强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气候适宜的日子,远足踏青,亲近自然,更是有益身心。
防范蛇虫出没
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平地一声雷”,唤醒冬眠中的蛇虫,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及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现代居家也应做好打扫清理工作。惊蛰过后,人们在户外活动时应加强自我保护,防范蛇虫侵害。
作者:李娜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医生)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