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古典音乐观众“老龄化”危机,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应对秘方是什么
▲1998年,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在上海卢湾体育馆进行专场演出。
时隔21年,被誉为“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再度来沪演出。作为上海交响乐团2018-2019音乐季的引进项目,乐团将于这个周末在上交音乐厅连演两场。在音乐总监弗兰茨·威尔瑟-莫斯特的执棒下,这支顶尖名团将带来普罗科菲耶夫《第三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等曲目。
“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中的其他四支,来自世界名城波士顿、纽约、费城和芝加哥,唯独克利夫兰管弦乐团身在一个相对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然而建团101年来它不仅享誉世界,也吸引了数量众多的年轻观众。在西方面临古典音乐观众“老龄化”危机的今天,克利夫兰管弦乐团为何能保持“主场”演出中,平均每场音乐会都有20%的观众年龄在25岁以下?该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里·格林米耶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了其中的秘方。
引领年轻观众,而不是低估他们的品位
“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可以说是‘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中,年轻观众最多的一支。”格林米耶自信地表示。乐团近期推出的“18岁以下免费”项目,已吸引40万年轻听众来到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主场”——赛佛伦斯音乐厅欣赏演出。而针对18岁以上的青年观众,乐团也制定了低廉的门票价格。
▲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里·格林米耶接受记者采访。
优惠的门票措施,只是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吸引年轻观众的初步手段。乐团还在当地开展了针对18岁以下孩子的艺术教育项目,邀请他们与家长共同聆听大型交响乐或小型室内乐音乐会,使其在美好的音乐环境中成长。此外,乐团还和当地八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招募大学生乐迷成为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乐团使者”,在其各自的大学里向同学宣传乐团的驻场演出。
格林米耶认为,以上手段将吸引不少年轻人第一次走进音乐厅。“可乐团该如何吸引回头客呢?这就需要乐手和音乐总监莫斯特的魅力了。”有乐评人指出,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是美国式的炫技表演和欧洲式的纯粹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对于自己麾下的这支乐团,莫斯特认为尽管团内人数众多,却凭借乐手之间彼此聆听、互相呼应的紧密合作,形成了室内乐般均衡、和谐、温暖的音色。
“我们主张引领年轻观众,而不会低估他们的品味。”格林米耶坦言,如果只追求短期的上座率,乐团完全可以推出更多流行或耳熟能详的曲目,可这不利于扩展乐团演奏的曲目量,也无法为年轻观众创造更新奇的艺术体验。而莫斯特自担任克利夫兰管弦乐团音乐总监17年以来,致力于在音乐会中引进一些新作或者很少上演但出色的杰作。比如这次沪上音乐会中,普罗科菲耶夫《第三交响曲》并非常常被演奏,这首难度非常大但好听的曲目值得期待。
黑头发黄皮肤,华裔小提琴手“承包”美国名团
眼下,“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中不乏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乐手,克利夫兰管弦乐团中亦如是,尤其是在小提琴声部。生在上海的袁瑀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她1986年出国,并在2001年考入了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小提琴声部。袁瑀表示中国父母很早就开始要求孩子学小提琴,家长和音乐学院里的老师都对学生严格要求,狠抓他们的技术。“我在上世纪80年代出国,那时候条件并不好,必须吃得起苦、持续奋斗,我也是考了很多团、试了无数轮,才进了克利夫兰。”
▲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小提琴声部乐手袁瑀接受记者采访。
来自上海的小提琴家顾维舫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于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郑石生,并获得过日本国际音乐比赛的奖项。他也是在1986年飞到美国,并于1990年加入了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在乐团工作的近30年里,让他愈加懂得旋律中的表情与情绪,在声部乃至整个乐团音色中扮演着怎样重要的角色。
有如今已成为中坚力量的华人乐手,也有年轻的新兴力量。舒展就在去年加入了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第一小提琴声部。进入乐团一年,他切身地体会到这支名团对声音的要求非常严谨,每一弓、每一个揉弦和每一次呼吸都很讲究。“38把小提琴加上大提琴、中提琴和贝司声部,占到乐团将近七成的人数,可以拉得那么齐整,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即使考入一流乐团,乐手们依然丝毫不敢放松。舒展透露,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几乎每周都有三至四场演出,周末基本没有休息。在有限的空闲时间里,乐手还要开独奏音乐会、录CD,部分乐手还会作曲,而他们的减压方式是——开室内乐派对。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图片:叶辰亮、上海交响乐团
责任编辑:卫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