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尚包”24小时内上门收取可回收物

2019-04-16信息快讯网

“拾尚包”24小时内上门收取可回收物-信息快讯网

工作人员正在向市民介绍刚引进不久的“拾尚包”,以“更好用”来推动可回收物的有效分类。本报记者袁婧摄

倡导生活垃圾分类的当下,如何拯救那些常被拆得七零八落而强迫“分开旅行”的可回收物?这不仅需要习惯养成,也需要“好用”的载体。在黄浦区,一个60厘米见方、贴有专属二维码的无纺布袋子正走向淮海中路沿线的众多商务楼宇,以及南京东路、小东门、豫园三个街道,它们的使命是推动社区可回收物应分尽分、“好好在一起”。

这个白色大袋子有个好听的名字:拾尚包。黄浦区此次引入“拾尚包”,目的是以“更好用”来推动可回收物的有效分类。“拾尚包”,代表着一套全面的可回收物交投体系:用户到居委会等指定地点申领印有“二维码”的回收袋,无需区分可回收物的品类,只要将所有可回收物投入袋中,积满一袋即可通过专门的App申请回收员上门回收。回收后,相关运营方依托后台的专业分类处置,以0.5元/公斤的价格及时反馈入App上的居民个人账户,并接驳支付宝甚至银行卡,居民可随时取现。与此同时,依托溯源系统,每次交投都有数据追踪及反馈,大数据不仅反馈交投的品类数量,更能显示用户是否有错误交投等有关分类质量的信息。

此前,“拾尚包”已在部分商圈、学校进行试点。相关负责人打开App,以试点合作的某小学为例来查询:今年初以来,该学校先后投递了81整袋可回收物,以纸类、塑料为主,其中7次投递因为分类得当而得到点赞,截至目前得到返现303元。而在淮海中路商圈,以先期试点的东浩兰生大厦为例,模拟试运行阶段以来,平均每天投递“拾尚包”二三十个,以用过的快递纸箱、文件袋以及废报纸等为主。

试点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诸如将带有油污的外卖塑料盒混进“拾尚包”的误操作,但总体运作良好,也因为便利很受欢迎。目前,用户每次交投产生的积分还能用以申请参加垃圾分类专业活动及培训等等。下一步,进入居民区试点后,开发“拾尚包”的程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增加上门收运处置能力,App将在24小时之内响应居民区的交投需求,以更方便、更有利来推动高质量分类。

截至今年3月底,黄浦区打浦桥、五里桥及半淞园路3个街道实现居住区分类和绿色账户全覆盖;全区已推行绿色账户18.3万户,占全区总户数83.2%。据悉,今年黄浦区生活垃圾分类明确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成“两网融合”资源回收服务点219个、垃圾箱房(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建1088个,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全品类收运体系,健全各类生活垃圾末端处置渠道。

针对垃圾分类涉及环节多,管理链条长的特点,黄浦一方面加快源头分类投放、收集的设施建设;同时明确重构可回收物收运系统,创新“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实现与支付宝平台合作,通过手机App预约上门回收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满足居住区可回收物的便捷交投和资源的集散利用。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编辑:周辰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