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最后的风口:垃圾分类

2019-04-16信息快讯网

“互联网+”最后的风口:垃圾分类-信息快讯网

衣食住行、工作娱乐……如果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互联网+”没能好好覆盖的日常,那么“扔垃圾”一定占有一席之地。但种种迹象显示,空白正在被填补——在政策的助推下,国内各城市正在出现一轮“互联网+垃圾分类”热潮,最早为垃圾分类立法的上海,或许是主战场。

昨天,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环保展会“第20届中国环境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作为展示我国环境治理新技术、新装备、新服务的重量级舞台,环博会专门为智能垃圾分类开辟展区,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智能垃圾箱与垃圾分类,好比电脑与互联网

记者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的展会现场看到,此次参展的至少几十套各种各样的智能垃圾箱,它们不仅在外观上很潮很酷,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的工业设计;而且,无一例外地都接入了互联网服务,具备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金融结算等功能。

整体上,每个垃圾箱“模块”就像一个大号的银行自动柜员机——市民在触摸屏前,通过读卡、扫码、甚至人脸识别登录账号,选择要投放的垃圾种类,相应的“废纸”“旧衣物”“塑料瓶”“旧金属”等垃圾桶的舱门会自动打开。等到垃圾投放完成,设备会自动进行称重,为用户账户充入积分,可以用来消费。记者算了一下,一个饮料瓶大约值4分钱;每公斤废纸值8角。

在大量的参观者中,有几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在一排智能垃圾箱前认真听取介绍,当他们听到展商谈到,这些垃圾箱可以“吃”打上二维码的垃圾袋,进而能对扔垃圾的行为进行分析、追溯,他们很激动地说:“我们找的就是你们。”

记者询问后得知,这几位参观者是福建厦门的政府官员,此行专程来沪参加环博会,核心任务就是为当地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工作寻找解决之道。

事实上,政府官员似乎的确对智能垃圾箱特别有兴趣。几分钟内,在另一个展台上,记者又碰到了一个来自浙江湖州的政府参观团,他们也是希望通过环博会,为垃圾分类找到企业界的合作伙伴。在他们看来,智能垃圾箱似乎已经是推进垃圾分类的重要基础设施,就如同电脑之于互联网一样重要。

上海被视为“互联网+垃圾分类”的重中之重

中国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秘书长潘永刚告诉记者,“互联网+垃圾回收”可能是“互联网+”领域“最后的风口”。这个行业诞生在2015年前后,但是一直不温不火,关键原因在于企业无法在成本和收益间找到平衡。

不过,“互联网+垃圾分类”的第二波创业潮在去年风起云涌,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变了:根据国务院要求,今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0年,全国46个重点城市要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面对自上而下的垃圾分类任务,地方政府对于行业的态度出现了显著变化。许多政府愿意为智能垃圾分类企业提供便利,最重要的是帮它们免费落实场地,有些甚至愿意提供资金支持——某些城市,政府为推进垃圾分类,企业可以拿到的最高补贴为每户居民每年近400元。

政策的变化,为行业注入了明确的前景。此次前来环博会参展的企业,“身世”五花八门:有的是纯互联网团队主动向垃圾分类靠近,有的是从环保主业向互联网转型。是风口,自然有资金汇聚。本次环博会上租下最大展位的“章鱼回收”是一家成立不久的企业,CEO陈懿焱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打算在全国投放3万组智能垃圾箱,按每组设备投入5万元计算,不包括运营费用,今年他们就要花15亿元。另一家决心大干一场的是“猫先生”,负责人杨均溢透露,他们计划今年在全国推广智能垃圾箱,保底数量也将达到五位数。

值得一提的,相关企业都把上海这座在全国首先为垃圾分类立法的城市,作为了“互联网+垃圾分类”的重中之重。陈懿焱说,“章鱼回收”今年在上海的投放量是全国的1/5。杨均溢则表示,“猫先生”虽然起步于江苏,但是已经把运营总部放在上海。

“同质化”困局待破,企业先拼商业模式

风口总会有泡沫,哪怕是“最后的风口”也不例外。虽然仅仅在环博会上,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智能垃圾箱就有几十种,但功能设计大同小异。通过与展商的交流记者发现,智能垃圾箱的后台技术也相差不大。

一家上海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原先做的是新零售,产品是自动售货机;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们注意到了智能垃圾箱的机会,于是开发了垃圾箱产品,以低价为优势,卖给相关企业,“按我们的理解,垃圾箱和售货机差别不大。”

有限的技术门槛,使得产品的同质化变得合乎逻辑。为突出竞争优势,“有想法”的企业必然要在商业模式上动脑筋。陈懿焱说,他们不卖设备,而是要为一个地区提供整体化解决方案。他们公司已在上海等不少地区建立了终端维护、清运、分拣的团队,希望能覆盖整条垃圾产业链,并聚焦于其中最有价值的几个环节:“分类之后的塑料、纸张,非常值钱。”

猫先生的经营则显得更“轻”一些。他们不打算在清运、分拣等环节投入资金,而是要专注于最前端,也就是垃圾收集,其他则完全交给合作伙伴。比如,垃圾处置将分包给成熟的环境服务企业;智能垃圾箱的大屏,则外包给广告传媒公司。杨均溢说:“我们只是建一个平台。”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垃圾分类很实在,说到底,得靠垃圾赚钱。这个行业很复杂,标准化程度不高,以前都是靠“游击队”支撑。如今,行业在转型,越来越规范。在此过程中,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精细化运营水平息息相关。

对于行业的“高热度”,可再生资源协会的潘永刚建议要保持平常心。他说,这个行业现在主要靠政府投入,短期没问题,但长期来看,必须要形成合理的回报模式:“协会对此非常关注,也想提醒大家,在这个行业赚钱可能比你想象的更难。”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编辑:周辰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2018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
第七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在京举行 
第七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成果文件(全文) 
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连夜依法约谈视觉中国网站
第七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在京举行
垃圾分类不到位,市百一店、世茂广场、艾美酒店被责令整改
“拾尚包”24小时内上门收取可回收物
汽车消费维权难在哪?台面下潜规则露出水面 | 文汇快评
中国那些事儿】互联网+慈善:中国慈善新模式释放空前向好力量
从“要我分”变为“我要分”?普陀区将志愿者参与机制融入垃圾分类工作
血管里根本没有“垃圾”,这四个谎言就是在坑钱!
正式启动!市人大常委会对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推进情况开展专项监督
垃圾分类还有哪些不足?调研上海9024个住宅小区后有了一些眉目
【地评线】秦平: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
“浦东最老街道”打响垃圾分类攻坚战,12位居民的心底话说给你听
1953年中国公立医院就有“移动挂号”“移动支付”,干部也不能加号!惊呆:半个世纪前的“医疗互联网思维”
15天的垃圾量就能堆起一幢金茂大厦,垃圾分类“掌门人”这组数据告诉你垃圾分类急迫性
7月前,上海将出台18项生活垃圾分类配套措施制度
图解丨4.19讲话三周年 互联网发展让百姓获得感实实在在
17岁男孩自杀背后,隐藏着互联网的巨大黑洞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