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阅兵:300多支话筒收集铿锵脚步声
9月3日。世界的焦点定格东方。
中国,在这个曾经最早开始,最晚结束的反法西斯战场上,一个以最大牺牲进行最顽强抵抗的民族,用一次伟大的阅兵,纪念这个属于自己也属于全人类的胜利日。
军威雄壮,装备精良,大国声威,浩浩汤汤。亿万人期待的检阅,磁石般吸引着全中国、全世界的目光。天安门前东西华表间,那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脚步,那汹涌澎湃的钢铁洪流,那呼啸蓝天的空中利剑,那白发苍苍依然敬礼如山的抗战老兵……令国人骄傲,让世界喝彩。
国之大礼,万无一失。观礼台前,气势如虹的画面精彩绝伦,阅兵背后,点点滴滴的细节同样值得点赞。
“70”字样梯队飞机间隔不到20米
图说:空中梯队打造的“70”字样格外精彩,背后有艰辛的付出。
为了突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主题,此次阅兵空中梯队特地设计了一个用直升机在空中飞出军标字体的“70”字样,这在以前的阅兵式上从未有过,在中国航空史上也是第一次。
数字梯队看上去精彩又新奇,但其中的危险性也前所未有。据38集团军某陆航旅参谋长苏应山介绍,直升机编队飞行速度为160公里每小时,邻近的两架飞机之间横向间隔不超过20米,前后距离也不超过20米,这相当于两架飞机之间仅隔着一架飞机的距离,0.2秒的疏忽就可能发生碰撞,相当危险。
除了要保证飞行安全,这个并不规则的空中编队,怎么保持队形整齐是个很大的难题。所以,在两个数字中各有一架“基准机”,分别安排在“7”字的拐角上,和“0”字的最上方。直升机的后舱还有一位飞行员与飞机驾驶员合作,一个看关系位置,一个看差分系统,以此来校准飞机在整个数字“70”中的位置,这需要凭借长期训练的经验和感觉来判断。
保持队型,还要保证米秒不差。除了刻苦训练,也需要高科技的助力。这次阅兵的空中梯队引进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测量技术,并研发训练考核系统,配发北斗自动授时系统,还制作了电子沙盘和阅兵模拟仿真系统。
尽管如此,要使不同性能的飞机编队组合、整齐划一,其难度还是不亚于奔马上绣花。这些技术并非只是为了好看,在实战中同样可以实现高效保障。比如依托空军建立“北斗”航材保障指挥系统,建起联系各军区空军、陆航、海航及相关工厂航材一体化保障“大数据”,畅通跨区、跨军兵种、军地航材应急筹措渠道。
技术人员举杆收集铿锵脚步声
图说:阅兵式上整齐划一的脚步声靠话筒收声播放。
阅兵式上,三军将士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整齐响亮的口号声、气势磅礴的军乐声令人印象深刻。
千万别以为这些声音理所当然就能听见。为了让脚步声、口号声、军乐声声声入耳,共有315名工程师承担阅兵声音保障任务。从今年4月份开始,这些工程师们在天安门广场以及长安街区域布设了300多支话筒、62个声音基站、38个调音台及140只流动音箱。
此次阅兵,现场声音种类的繁杂前所未有,使得声音收集工作变得非常复杂。阅兵方队行进中的脚步声和口令声,国旗护卫队行进及领队抽刀的声音以及庞大的军乐队演奏合唱声音等等,每个点位都需要布置话筒收集声音。话筒的高低、朝向、分布密度,都会影响声音质量。
为了最好的音效,音响保障组前后调试了十余次,在多个位置选取采集点。其中,分列式的脚步声是通过在旗杆位置以及天安门前的话筒来收集的;“向右看”等口令声通过各方队领队佩戴无线话筒来收集;“首长好”“为人民服务”以及强军口号的声音,则是通过布设在长安街两侧的话筒收集。整齐划一的分列式脚步声,除了布设固定的拾声话筒外,还会有技术人员跟随着走,举着话筒杆,朝着脚步行进方向跟随收声。收集的声音如何最大范围地扩散出去也是难题。本次阅兵,天安门广场的扩声系统覆盖了从建国门到西单的广阔区域。
阅兵服全部单量单裁
图说:白求恩医疗方队中女兵的服装进行了紧身设计,显得格外漂亮。本文图片均为新华社图
人靠衣装马靠鞍。此次阅兵,帅气的阅兵服一亮相就引发广泛关注。阅兵服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记者了解到,此次阅兵服的生产企业是位于河北石家庄的军需品生产企业际华3502公司。建国五十周年、建国六十周年大阅兵的阅兵服,以及今年5月莫斯科红场阅兵服都来自这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阅兵服生产增加了英烈子女方队、支前模范方队、抗战老兵方队服装的设计、生产任务。
为达到100%合体,阅兵服皆为私人定制。所有阅兵人员全部单量单裁,每套服装细部尺寸因人而异,裁剪和缝纫生产难度空前,仅一件上衣绣花就需要缝制4.8万多针,中间不能有一针遗漏。
阅兵服生产中最难的一环是为抗战老兵和英烈子女测量身体数据。据量体工程师许丽介绍,英雄子女后代遍布全国17个省市,而且年龄大,一般都在80岁以上,导致数据采集困难。“每个人需要量好多个数据,包括头围、颈围、胸围、中腰、臀围、裤长、袖长、下裤裆等。由于很多老人身体挺不直,给测量造成很大困难。”据徐丽介绍,由于当时的工作还在保密状态,好多老人以为是骗子,为了沟通也是费尽了口舌。
从今年5月下旬开始,为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公司共开动24条生产线,投入一线员工上千人,花费工时87375个,其中加班工日19875个。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当从电视中看到受阅官兵身着他们制作的衣服,英姿飒爽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时,参与阅兵服制作的工人也一同分享着这一荣耀的时刻。
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