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 | 80后“拼命三郎”创造发发命中奇迹

2019-05-08信息快讯网

爱国情 奋斗者 | 80后“拼命三郎”创造发发命中奇迹-信息快讯网

马亮工作照。

人物小传

马亮,2006年3月硕士毕业后,进入上海航天局第八〇二研究所第五研究室,长期从事导引头研发工作。现任八〇二所副总工程师、第五研究室主任、第五党支部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导引头首席产品师、精确制导总体技术一级专业主任师、主任研究师;八院科技委抗干扰专业组副组长。他承担国防973等重大重点创新项目10余项,授权专利13项,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突出贡献。曾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两项、局技术创新先进个人两次、局型号立功两次、局青年岗位能手和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

“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乐于航天。”导引头是精确制导武器的核心部件,这也让上海航天局第八〇二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马亮倾注了全部精力。

在同事眼中,马亮是型号攻关楷模和拼命三郎,曾经创造了试样产品发发命中的奇迹;在做强做大雷达制导技术的同时,他还开辟了上海航天激光制导、协同制导等多个领域,承担各类新技术研发项目40余项。

80后马亮在研究所刮起了一阵“青春风暴”,他带领团队在短短十年内完成五型弹载精确制导系统研制定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大量列装,取得百余次飞行试验圆满成功。他还被评为2018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每年平均加班1200小时

马亮从小就有一个航天梦,进入上海航天局,就像“老鼠跌进米缸”。获得硕士学位后,马亮全身心投入到航天事业中。他所在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第八〇二研究所,是我国从事精确制导、近程探测、数据传输等领域研究及产品研制与试验的国防重点科研单位。

马亮的第一个任务是负责首个新体制型号软硬件研制。他自主学习查阅以前各型号电路原理,翻阅消化相关雷达书籍,主动向老专家、师兄师姐请教,提出了数字化目标检测跟踪处理初步方案,与型号项目组一起完成论证与完善。在此后的设计工作中,马亮与型号团队一起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通过各类内外场试验验证,确定试样产品的技术状态,创造了型号发发命中的奇迹,被军方评为金牌型号。

同事们说,马亮的成功离不开研发中的拼命精神。2014年,他突患急性胃炎,做完胃镜,挂了一天水,立刻就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开展某型号的排故分析。他每年平均加班时间在1200小时左右,但从不抱怨。面对各个型号紧张的研制进度和莫名的疑难杂症,他总是能凭借敏捷的思维和清晰的思路,给团队分析其中的复杂关系和原因机理,快速定位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因对型号技术攻关、研制质量提升及研制周期缩短作出的巨大贡献,他连续两年获得八院科研型号立功奖。

持续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

从信号处理设计师成长为所里的首席产品师,从一名普通职员到领导一百来人的科研团队,十多年来,马亮勇于承担攻关任务,持续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

在型号研制的同时,马亮不断钻研新技术新领域,对新技术新方向具有极强的敏感度。在做强做大雷达制导技术的同时,还开辟了上海航天激光制导领域、协同制导领域、人工智能制导等多个领域。承担各类新技术研发项目40余项、前沿探索课题10余项,发表或参会论文17篇,申请专利36项,已授权13项,发布行业标准三项,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马亮还是名有想法有思路的年轻管理新锐。在兼任党支部书记期间,他以“学习、快乐、融合”三大平台建设为主线,打造“拓璞(TOP)”党支部品牌,将四个党小组学习时间制度化,确保党小组学习不走过场,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

“无论是研发还是管理,都是为了实现大家共同的航天梦。”马亮说,要带领年轻的科研团队为建设航天强国、打造航天新时代奋勇向前。


作者:本报记者 祝越
编辑:施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