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世界 | 中亚无“信史”:从古里耶夫到“石油之都”阿特劳的传说

2019-05-09信息快讯网

行走世界 | 中亚无“信史”:从古里耶夫到“石油之都”阿特劳的传说-信息快讯网

▲中央大桥西端写有“欧洲”的“界碑”。|东方IC

乌拉尔河蜿蜒穿城而过,将哈萨克斯坦的阿特劳市划为欧亚两部。

市内的中央大桥横跨乌拉尔河,将欧洲和亚洲连接起来。桥头各建有两个亭子权作“界碑”,位于亚洲一端的亭子上面写着“亚洲”,欧洲那端的便写着“欧洲”。亭子系欧洲式样,高柱圆顶,材质为金属,通体漆成乌黑色,“欧洲”“亚洲”则是金黄色。不过,看得出来,亭子已有些年久失修了,色泽失润,局部油漆斑驳脱落,顶部还耷拉出一截断了的电线。

对此,我自然是略感扫兴和不解。在我的想象里,这些具有欧亚结合部宏大意义的物什当然应是时时修葺维护,甚至还要派三五卫兵站岗巡护吧。不过,这些宏大意义,只是我们外来的过客凭空赋予的,其快感和意义来自于达到了某一范围内的极限。欧洲和亚洲的边界对于本地人来说,这不过是左岸和右岸。

正是因有了乌拉尔河,才有了阿特劳。一般来说,阿特劳的建市史可追溯到1645年。阿特劳政府官网也持这一观点。

行走世界 | 中亚无“信史”:从古里耶夫到“石油之都”阿特劳的传说-信息快讯网

▲横跨欧亚的乌拉尔河。|东方IC

这一年,雅罗斯拉夫尔商人古里·纳扎罗夫在乌拉尔河口建立起了一座木制城堡,取名下乌拉尔堡。古里·纳扎罗夫是一名俄国人,他靠在当时的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间进行贸易建立起了强大的家族产业。

1647-1662年间,古里耶夫家族又用石材重建了这座城堡。为防范乌拉尔哥萨克的侵袭,当时在位的沙皇阿列克谢曾派军驻扎在城堡里。此后,时移世易,城堡的战略意义逐步减退,到了1810年城堡被拆除,而围着原城堡则已生长出一座城市来。

自1708-1991年的两百多年时间里,这座城市一直叫古里耶夫。虽然承袭了当初建设者的名号,但城市随着发展从一个贸易中心转变为了渔业和石油工业中心。目前,这里仍有哈萨克斯坦最大的鱼类罐头厂,以及该国的第一家炼油厂和石油设备厂。哈首任总统甚至冠名阿特劳为“石油之都”。渔和油也因此成为阿特劳博物馆里的两大主题。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民众集体记忆具有形塑功能的博物馆,却将俄国人古里建城的历史一笔带过。博物馆将焦点聚集到与哈萨克族更有渊源的萨莱楚克城那里,展出了从萨莱楚克出土的石碑、棺椁、器物,以及遗址的沙盘和油画。

要参观萨莱楚克的遗址则要出城。遗址在阿克套城外以北50公里处,驱车大约要一个小时。遗址上建了一个很小的博物馆,若非专程参观,会误以为是一处私家院落。

第一次来阿特劳时,我曾到过那里。馆长对中国访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讲解员也颇用心尽力。馆长还邀请我们在访客登记簿上留言,并向我们介绍,俄罗斯总统普京等独联体国家政要曾到过这里。但我们仔细看了馆长展示的照片,背景分明是另一座城市阿克套的里海港口。馆长于是又向我们解释,当时本来说好了要来,但因天气原因未能成行。

中亚古史通常“信史难信”。不过,关于萨莱楚克公主的故事传说还是让人觉得不虚此行。

萨莱楚克公主生卒年月已经不详。只知其父视其为掌上明珠,父亲为让女儿感到幸福甜蜜,在城外的乌拉尔河里撒下蜜糖使河水变甜。公主每日坐着用黄金打造的小舟在河中游弋抒怀。但红颜多薄命,未曾出阁的公主芳华早逝。其父连夜将其尸身运至别处安葬,并驱策万马将墓踏平以避后人盗扰。“公主驾舟游河”现已成为当地油画等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

得益于这一传奇故事,我在看完博物馆后,脑海中时时浮现出乌拉尔河畔哈萨克汗国的景象。相比于此,古里耶夫家族的木城堡,仅仅是文献中一个干巴巴的概念。

自1991年10月4日起,古里耶夫更名为阿特劳。若不是苹果手机的世界时钟“固执”地“怀旧”,现仍使用古里耶夫一名,我哪会去查阅资料了解古里耶夫的那段历史呢?

不唯中亚古史无信史,缺少“古里耶夫时代”的当代阿特劳史又何尝是信史。不过,倒也不必苛责,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角度来说,哪里又有信史。


作者:文龙杰
编辑:陆益峰 吴姝
责任编辑:宋琤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