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暮春,叶嘉莹申请回国教书。
1979年,她的申请得到批准,回到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执教三个月。
于是,每逢假期叶嘉莹总会从加拿大回到国内,辗转各地讲学且不收取任何酬劳,叶嘉莹先生讲课时永远是站着的,一站便是几个小时,几十年如一日,即便是到了耄耋之年也从未改变,她说这是为了表达对诗词的敬意。
此后的二十余年,她的身影出现在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免费教授中华古典诗词。
2002年,叶嘉莹获得在华长期居留证。
2015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为叶嘉莹修建的“迦陵学舍”正式启用,叶先生定居于南开园。
然而随着年事渐长,虽然心中的热情不减,叶嘉莹也不得不逐渐减少自己讲学的数量,如何能够更好地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让未来的中国人也能领略诗词之美,她在深深地思索。
在南开校友会官网上,发布了学校对叶先生最近的一次自述《我与南开大学的因缘》:
叶先生讲述了自己回国教书的经过,至今已经在南开执教有四十年之久了。提到任南开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的经历,叶先生这样说:
1993年,南开大学成立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聘请我任所长。最初,研究所没有办公室,也没有教室,更没有经费,只能借用东艺楼内的一间办公室工作。后来,温哥华一位热心中华传统文化的实业家蔡章阁老先生,听说这个情况后,出资为研究所建立了与文学院结合在一起的大楼。
我为了对蔡先生及南开校方表示感谢之意,也决定把我从国外领到的退休金的一半——十万美金(当时约合人民币一百万元),捐赠给研究所设立奖学金。
2000年,我应邀参加澳门大学举办的国际词学会议,在会后的宴请席上,与澳门实业家沈秉和夫妇同席。沈先生即席提出要为研究所捐款,不久便从澳门邮汇过来一百万元人民币,作为研究所购买书籍及设备之用。从此,研究所的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近年,沈秉和先生和加拿大华侨刘和人女士分别捐资各一百万元,与南开校方合资为我修建了迦陵学舍,我真的是感谢。
我说过,我不要私人的住房,但我要一个讲学的地方,就像古代的书院,可以在里面讲学、开会、研究。现在学舍已经建成了,我已经把我所有在海外讲课的录音、录像以及研究资料装在150个纸箱中都运了回来,我希望自己还能够有短暂的余年,协助爱好诗词的学生、朋友们把这些录音、录像的资料整理出来。
2018年6月,我将北京及天津的两处房产出售所得的1857万元捐赠给了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我还将把我的版税、稿酬也捐赠给南开,支持传统文化研究。
我非常感谢南开大学给我机会,使我“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的一点愿望,在南开园得到实现。
叶先生晚年生活让网友心疼,她却说“有诗歌为伴”不需要人陪
捐赠千万,但是生活却极度节俭,2018年,央视的一部纪录片曾讲述了叶先生的晚年生活。
九旬高龄的叶先生现在独自生活
十年前不小心滑倒后
才请了一位保姆
但也只负责白天做做饭和清洁
有人心疼
认为叶先生晚年孤苦
也有人反驳道
腹有诗书、精神充足
她永远不会孤独
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
她对于生活的选择匪夷所思
她为什么这样做
她所追求的又是什么
她说
自己有诗词为伴并不需要人陪
叶嘉莹先生曾说
卅载光阴弹指过 ,未应磨染是初心
这一生有诗词相伴
便将这一生投入它罢
2017年,叶嘉莹先生登上《朗读者》舞台,诉说自己的故事。
她在诗词中诉尽悲欢离合
书尽聚散无常……
物质的财富与之相比
又算得了什么?
再次致敬!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张鹏
来源:南开校友会网站、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百度百家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