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实践者(文明互鉴 美美与共)

2019-05-15信息快讯网

“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了解这些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了解在这些文明中生活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之际,人们回顾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的一席话,更能感悟长期以来中国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诚意与决心。

论述中国太极和印度瑜伽的相似之处,诠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文化共鸣,走访“丝绸之路活化石”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古城、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历史博物馆、捷克斯特拉霍夫图书馆……繁忙的出访日程中,习近平主席身体力行,以文化促交流,以交流促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全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的文明观,提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指明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秉持的正确态度和原则;党的十九大后首次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展标注文明坐标—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是中国一以贯之的追求。中国为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付出不懈努力。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都宣布了推动双方人文交流的多项举措。高层引领下,中国与多国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与诸多国家合作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人文交流活动蓬勃开展。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中明确写道:“我们相信‘一带一路’合作有利于促进各国人民以及不同文化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互学互鉴。”

漫长的人类历史告诉人们,冲突和战争往往肇始于误解与偏见,发展和繁荣受益于交流与互鉴。恰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所指出:“不同文化类型应当超越各自传统的生活形式的基本价值局限,作为平等的对话伙伴相互尊重,并在一种和谐友好的气氛中消除误解,摒弃成见。”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昭示世界,正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漫长进程,积淀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和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以积极倡导并践行文明交流互鉴的行动向世界证明,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共生。

在2014年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先后两次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得到了各方积极响应。中国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与有关国家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活动,为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创造了良好条件。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倡议之举,是中国积极做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实践者的有力印证,将进一步推动亚洲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在取长补短中共同进步。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