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2019-05-19信息快讯网

江姐扮演者许洁在昨天(18日)举办的讲堂现场演唱《绣红旗》

【导读】00后为何也爱看歌剧《江姐》?华东师大最新复排的《江姐》较之以往的版本有哪些创新之处?昨天(5月18日)下午,十余位听友在第133期讲堂《当“江姐”来到你身边》上就歌剧《江姐》的现代意义、《江姐》的艺术创作手法等多角度积极发问,主讲嘉宾李诗原、曹金、许洁在回应中分享了更多教学与演绎中的体悟。

现场有效提问者均获得6月12日歌剧《江姐》演出兑换券一张,还余大量演出票将赠送于APP的优质留言听众。参与方式:下载并注册APP,在今明两日(19、20日)刊发的江姐专场报道文后留言(务必注明姓名),讲堂君将从中抽取优质留言者赠送6月12日或6月14日晚的《江姐》演出票,获奖名单将于5月24日公布。注:1、现场提问者不再通过留言方式赠送 2、参与本场讲座者优先 3、留言数量及质量高者优先。

《江姐》在当代依然富有感染力

传承经典,提升自我是《江姐》对当代年青人的意义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企业管理刘圆圆:我是一位70后,我的童年是听着华东师大教授的父亲哼唱歌剧《江姐》调子长大的,因此,今天是怀着感恩之心来到讲堂,寻扎一份童年的回忆。请问《江姐》演绎至今,其红色主题对21实际的年青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又传承些什么精神?

曹金:《江姐》这部歌剧在2011年排演完后反响十分巨大,相比以往排演过的所有经典的外国歌剧,《江姐》给观众的触动,包括对经典的传承、美育的提升等都是巨大的。现在高校内的学生基本都是90后甚至00后,他们与“江姐”生活的年代有着时间的距离,所以一开始我们也会担心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红色主题。但是2011年的演出中,台下的观众,不论年龄大小、职业身份,都被《江姐》所感动,这给了我们信心,时间的距离并不能阻隔空间的共鸣。由此也鼓励和启示我们,高校要多排演类似的经典剧目,它对传播美育、提升学生对经典文化的认知都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在今后的排演中,我们恰恰是要加入更多中国民族的精品作品,相信,在广泛的传播中可以用艺术的感染力把红色主题润物细无声地传承下去。

《江姐》未走出国门,文化自信不应依赖国外认同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上海大学教师唐青叶:在国内的孩子都知道《江姐》,说明传播很成功。请问歌剧《江姐》以及“江姐”这个人物形象在国外的传播情况和接受程度如何?

李诗原:据我所知,《江姐》并没有走出国门,但个别唱段由华人传到海外是有可能的。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走出国门。国人的文化自信不应只依赖外国人的认同,而首先应自我认同。改革开放以来也有很多歌剧在国外演出,例如华东师大也排演过的《原野》。

曹金:《原野》可以走出国门和其题材有关。《原野》是曹禺先生的名剧,很早就有翻译版本在海外流传,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基础。另外,《原野》是一部采用欧洲作曲技法的剧目,但是故事情节等都是中华民族本土的东西,包括戏服和舞台背景,只是作曲在专业创作上由西洋作曲技法完成。这部歌剧1979年上演,1980年出演到美国、德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很好的声誉。但不是每一部歌剧都适合传播到国外,因为它的主题创作和时代感只适合在国内表演,并且效果也更好。

江姐形象成为经典体现人民对新中国革命的认同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文化研究者徐蓉晖:您刚才在主讲中说,歌剧人物形象具有三重性:舞台形象、艺术形象、文化形象,最难的是文化形象,江姐的文化形象为什么会成为经典?她唱了70年,人们还是这么喜欢。她暗合了哪些本土文化对艺术人物的需求?

李诗原:在人物形象的三重性中,文化形象比较抽象,往往由它的文化身份所决定的。“江姐”这个人物的文化形象是“革命者”,而且是多个“革命者”复合而成的一个文化形象。这样一种文化形象,就是红色文化形象,是所有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里共有的一个文化形象。为什么这样一种文化形象能够获得一定的认同,这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革命文化语境相关,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认同。

演绎“江姐”是每个歌唱演员的业务标杆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退休编辑张敏:作为观众,听了接力主讲,走出去和走进来的认识完全不一样了。《江姐》由空政、上海歌剧团等很多剧团排演,也有数十位演员出演主角,您认为演员在演绎“江姐”前后会有怎样的不同变化?

李诗原:从艺术角度来说,一个歌唱演员能有机会表演一部歌剧是一件幸事,也是一种荣誉。一个歌唱家饰演“江姐”这个角色,必将使其业务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从思想认识的角度而言,如果她自己没有信仰,这“江姐”这个人物不信也不敬,她肯定也演不好“江姐”这个人物。我曾经教过的一些学生,我看她们演过《江姐》一些片段后,思想觉悟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这对他们做事、做学问都有益处。

《江姐》艺术手法的中西借鉴

《红梅赞》属歌谣体唱段,其余为咏叹调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设计师祁晓海:您刚才讲到中国歌剧借鉴戏曲中的韵白来代替西方歌剧中的宣叙调。西方歌剧除了宣叙调还有咏叹调,《江姐》里有一个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是否属于西洋歌剧中的咏叹调?

李诗原:您问得很专业,判断也很准确,它算是咏叹调的范畴,但与欧洲歌剧中的咏叹调也有区别。歌剧有多种声乐形式,最主要的有咏叹调、宣叙调、咏叙调等。《江姐》这部歌剧是用“韵白”替代宣叙调。剧中的五个重要唱段,除《红梅赞》以外,其它都为咏叹调。《红梅赞》可以算作歌谣体的唱段。

为增加人物丰满性,川东题材的《江姐》运用婺剧元素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生物医药行业退休职工陈俏梅:为什么第一版《江姐》里会有江南婺剧元素,是剧情需要还是主创者有婺剧方面的素养?

李诗原:歌剧《江姐》作为一个反映川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歌剧,用了浙江婺剧的音乐元素,主要是为了使“江姐”人物显得更为丰满。除了表现革命者“硬”的一面外,她还应该有点柔情。婺剧里的哭腔非常适合“江姐”这个人物在此时此地的一种悲剧情感表达。一般来说,是什么地方的题材就用什么地方的素材,但有时也可以跨越。在《江姐》以后,很多剧目在音乐素材的选取上打破了地域界限。这样呈现出的音乐,可能更符合更多听众的口味。如果完全用川剧,完全用川东地区的山歌音调,《江姐》恐怕没有今天这么大的受众面。

三位97后、00后大学生观感

看了《江姐》的介绍,想受到更多艺术熏陶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上海理工大学学生柯瑞丰:我是97年出生的,我刚来时曾担心,这个又红又专的话题会否很枯燥,但听下来感觉通过艺术形式还是能让我们青年学生有感悟和收获的。因此,我想问外校学生怎样去华东师大感受美育教育或受到艺术熏陶?

曹金:华东师范大学歌剧实验中心演出所有歌剧,我们还有交响乐团、合唱团等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作为一名外校学生,如果希望观看我们的演出,可以关注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官网查看相关信息,也可以给办公室打电话,我们每位老师都是观众的服务者,非常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到我们的演出实践观摩队伍中。

高校不同于专业剧团,通过《江姐》传递信仰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上海师范大学大一学生顾桓羽:我是98年出生的,我之前看过王莉饰演的《江姐》资料,请问在华东师大最新复排的《江姐》,您对江姐形象,较之以往的版本有什么创新之处?

许洁:我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尊重原著,不管谁来扮演“江姐”,我认为都应该更深层次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以诠释最真实的“江姐”。我们这个版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像上海歌剧院、空政歌舞团等,他们是专业演出团体,而我们全部是师生,高校排演《江姐》更多体现的是大学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老师,我们希望能把剧中所蕴含的信仰和精神等传递给学生们,通过演出来进行思政教育也是一种方式。这是我们和别的剧团排演《江姐》的最大区别。

再演“江姐”,让人物形象更真实,更符合人性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华东师范大学大一学生廖圳:我是00后,我就是冲着又红又专来的。我很期待这次演出,也很爱歌剧,尤其是历史题材的。您讲到“走进江姐内心”,演两次体验会不同。这次和第一次饰演江姐相比有何改变?

许洁:第一次饰演江姐确实留下了很多遗憾,当时在排演过程中做的案头工作很少,更多是演出英雄的形象,使得人物的呈现不够丰满。这次我想把“江姐”演得更真实一点,更符合普通人,因为任何共产党员或是革命者都是从人的本性出发,所以任何有违本性的表演或者处理都是不恰当的,这次我会在这方面下更多的功夫,希望能有更完美的表现。

高校排演《江姐》的使命和职责

《江姐》广受欢迎,只是担心上演次数太少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退休工人翁祖荣:国家京剧院日前携现代京剧《红军故事》走进上海高校进行巡演,在同济大学演出的上座率并不高。这次华东师大即将上演的歌剧《江姐》有哪些推广措施?

曹金:华东师大歌剧实验中心已经有13年的历史了,我们排演过很多歌剧,也有了一群非常固定的观众和粉丝。我们每次排演的音乐会、歌剧等都会收到师生的关注和提前预约,我们担心的反而是演出场次太少,没有足够的票来满足这么多热爱歌剧,热爱音乐、艺术的观众。我们排演那么多音乐会和歌剧既是为了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人文艺术氛围,同时也希望把我们的艺术理念等传播到社会上。

高校排演《江姐》为学生提供成长平台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品牌专卖店店员杨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上海解放七十周年,当下也正值中国第二十届艺术节,排演《江姐》与这些事件有何联系?

曹金: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复排歌剧《江姐》是我们华东师大师生对国家的献礼和致敬。不同于歌剧院,我们没有专业的后盾做支持,我们重视的是学生的训练。从排练到演出,从一开始进入角色再到最后舞台上的呈现,这过程中学生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对我们来说,《江姐》的意义不仅是对祖国的献礼,也是提供给学生的一个良好的成长平台,同时这个平台又具有社会意义。

(整编:袁琭璐 李念)

精彩瞬间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红色音乐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李诗原分享歌剧《江姐》的音乐创作与江姐形象塑造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华东师大音乐学院教授、旅欧女高音歌唱家曹金回顾与展望华东师范大学歌剧实验中心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华东师大音乐学院副教授、江姐扮演者许洁主讲《80后“江姐”们如何主动承担信仰的传递》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童世骏做全场点评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现场听众观看讲堂工作室制作的短片《“江姐”:民族复兴路上的基因密码》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APP留言代表葛培青(左二)、陆建(左三)获得讲堂5月刚出版的第六本新书《大国坚守》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听众下载App,关注更多精彩报道

演江姐、观江姐、爱江姐,只为永远的感动 | 观众11问 -信息快讯网

讲堂为听友新设栏目【“我想说”微Ted】,本期由外企人力资源唐文妍演讲《新职业·新技术“魔术”:从360行到3600行》

相关链接:

《江姐》剧种20余,歌剧为何最气势磅礴50年每演每新?

两代“江姐”任桂珍与江燕燕回忆:演完后我变了

编辑:袁琭璐

现场拍摄:周文强、邢千里,袁圣艳整理

责任编辑:李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