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五年来上海车更多了、路更堵了、地铁更挤了

2015-09-09信息快讯网

 

制图:任萍

■本报记者 张晓鸣

市交通委昨天举行新闻通气会,通报上海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成果。调查显示,相比2009年进行的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五年来上海的车更多了、路更堵了、地铁更挤了。

据悉,自2009年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的五年来,上海的建设用地增加8%、常住人口增加9.7%、房屋建筑量增加32%。与此同时,城市道路、公路、公共交通、交通枢纽和对外交通等各类交通设施明显扩容。综合交通发展背景发生了较大调整,交通需求和系统运行特征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市民出行距离平均每次6.9公里

调查显示,上海居民出行需求总量持续增长。由于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增加,2014年全市出行总量较2009年增加12%,达到5550万人次/日。

除了总量的提升,上海市民出行活动也趋向多样化,非通勤目的人均出行次数从1.06次上升到1.12次。通勤出行次数有所下降,人均出行次数从1.1次下降到1.04次。非通勤出行次数首次超过通勤出行次数。

同时,市民出行距离也有所增加。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拉长市民的出行距离。如外环外的中心城周边地区成为新增人口的主要导入区域,而这些人口的主要就业地依然在内环以内区域。市民的平均出行距离由2009年的6.5公里/次增加至2014年的6.9公里/次。

早高峰轨交拥挤断面长度达96公里

轨道交通出行占全市所有方式出行的8.3%,比2009年上升3.4个百分点;小客车比重为17.3%,上升5.3个百分点;电(助)动车比重为20.2%,上升3.9个百分点。

随着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断扩大,轨交在公共交通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2014年全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总量为1521万乘次/日,较2009年上升34.8%。其中,轨道日均客运量达到775万乘次,公共汽(电)车日均客运量为730万乘次,轨道交通年日均客运量全面超过地面公交客运量。

此外,轨交直接服务人口也持续增加。到2014年底,上海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含磁浮线)共15条,运营线路长度由2009年的355公里增加到577.6公里,运营车站339座。外环以内的中心城站点600米服务半径覆盖47%人口和岗位,直接服务人口较2009年增加50%。

但另一方面,轨道交通拥挤问题也日趋严重。2014年早高峰全网拥挤断面长度为96公里(占全网比重16%),较2009年的54公里增加78%。

未来两年每年新增车辆意愿近40万辆

调查显示,上海市实有小客车总量近320万辆,其中外牌小客车近100万辆。到2014年底,沪牌小客车达219万辆(其中市区号牌152万辆,郊区号牌67万辆)。另外,通过停车调查、车牌识别数据、交强险、车辆年检等多途径数据的校核,摸清长期在沪使用的外牌小客车近100万辆。上海市实有小客车总量近320万辆,较2009年增加约一倍。

私家车方面,上海共计有私人小客车约280万辆(含外牌),28%的家庭拥有私家车,其中24%的家庭拥有一辆私家车,4%的家庭拥有2辆及以上私家车。郊区新城的小客车拥有率为160辆/千人,已高于中心城的128辆/千人。

意愿调查显示,10%的无车家庭和8%的有车家庭计划在近两年新增小客车,据此推算,未来两年每年有近40万辆新增车辆的意愿。

中心城区道路拥堵时间提前到7点

调查显示,五年来,上海道路交通周转量增幅达到42%,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而上海全市道路总里程为1.78万公里,较2009年仅增长10.3%。因此道路交通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也日趋突出。

其中,中心城区道路拥堵程度有所加剧。在道路交通供需矛盾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中心城区的道路拥堵时间提前至7点左右,部分地面道路路段行驶车速低于10公里/小时,拥堵程度有所恶化;午后高峰道路拥堵程度也有所加剧,平均行程车速较2013年下降4%左右。放射性干道车速有所下降,高峰平均行程车速为20-27公里/小时,同比下降4%-7%。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