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莎·梅宣布将于6月7日辞职,成英国50年来最“短命”首相
当地时间5月24日上午10点,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唐宁街10号宣布,将于6月7日辞去首相一职,也因此成为1964年后英国最“短命”首相。
特雷莎·梅在演讲中表示,自己已经尽最大努力实现“脱欧”。“我已经尽一切努力说服议会支持这项协议……但遗憾的是,我还没能做到。”
当特雷莎·梅说道自己有机会为她所爱的国家服务是一种荣誉时,特雷莎·梅的声音变得嘶哑起来。“我们的政治可能面临压力,但英国依然有很多好的方面,非常值得骄傲。”她表示,自己成为“第二位女首相,但肯定不是最后一位”,这是“我一生的荣誉”。
特雷莎·梅将于6月7日辞去保守党党首一职。保守党将从下周开始选择新领导人。
虽然保守党内部对梅的“脱欧”谈判不满而致其下台,但数位保守党重量级议员依然致以敬意与祝福。
目前首相位置最有力竞争者鲍里斯·约翰逊写道,“感谢你对我们国家和保守党的付出。现在是时候团结起来,并推出‘脱欧’协议。”
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表示,“今天我想向首相致敬。实现‘脱欧’一直都是艰巨的任务,但她每天都以勇气和决心去面对。因为她的支持,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获得额外200亿英镑的资金,她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据BBC统计,到6月7日,特雷莎·梅将在位2年又329天,因此成为近50年来最“短命“首相,也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五短首相。
回顾特雷莎·梅的首相生涯,在“脱欧”谈判过程中,她在关键事件上均未取得多数议员的信任,而议会支持寥寥是导致“脱欧”僵局是梅下台的直接原因。
2017年6月,梅首相在保守党占大多数的情况下,提前解散议会进行大选,结果却失去下院多数席位。这一步棋,虽暂时保住首相位置,却掣肘了梅首相在北爱问题的立场。
此外,对待“脱欧”方式的立场模糊、态度反复,让她不断失去党内成员的支持。在其任内,多位内阁成员辞职,党内对其不满日增。
在2年多的谈判进程中,梅首相却未能争取到更大范围的社会共识,反而加剧社会分裂,这不仅为“脱欧”僵局埋下祸根,还开启了梅首相下台倒计时的魔盒。
在未厘清民意的情况下匆忙开启“脱欧”谈判,又因提前大选逐渐失去对“脱欧”谈判的主导权,梅首相最终难逃下台的命运。
作者:吴雨伦
编辑:吴雨伦
责任编辑:宋琤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