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主题展览
陈列《青年报》等在内的上海解放初期主要报纸创刊号
由静安区文物史料馆主办的主题展览《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 捷报声声——红色老报刊收藏展》自即日起至今年8月底在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展出。展览展品由黎明曙光、渡江战役、决战淞沪、上海解放、恢复秩序、沪报创刊等组成,所有展品由江苏高邮的收藏家朱军华先生提供。
“本次展览是极为难得的一次上海解放主题报刊的‘大聚会’。”据静安区文物史料馆馆长朱润介绍,此次展品包括1949年2月刊登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理事马叙伦、沙千里等告上海同胞书的《嫩江新报》,珍贵的1949年4月8日出版的《上海人民》创刊号,1949年4月22日同日刊登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全军奋勇前进的《胶东日报》捷报和油印《淮南日报》号外,跟踪报道今天上海所属各地解放的《苏南日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松江电讯》,1949年5月26日报道上海主要市区解放的《江海报》号外等。其中1949年5月25日报道上海今晨解放的《新闻报》和报道大上海解放了的《上海人民》号外、1949年5月26日刊载上海解放的《人民报》和刊登上海完全占领的《日本经济新闻》、1949年5月28日登载上海战事结束的香港《星岛日报》、同时刊有陈毅和粟裕头像及报道大上海市完全解放的《进步日报》等尤为珍贵。
朱润介绍说,所有展品中最早的一份报刊是1949年1月1日全文刊载了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新华社撰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红印《新华日报》华中版。1949年7月9日的《解放日报》是本次展览中离我们最近的报纸,它的第六版有一篇文章“解放上海第一日——记解放军最先进入上海市区的一个团‘瓷器店里捉老鼠’”,从而印证了上海首任市长陈毅将军在大战上海前提出的“大家要把解放上海市区的战斗比喻是在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打到老鼠,又不要损坏了店里的珍贵瓷器”的历史史实。而展览中最为耀眼的是1949年5月27日稀见的《时事新报》解放版和发行量极少且多色套印的对开《嫩江新报》上海解放号外,这两份解放报刊精品无疑为“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捷报声声——红色老报刊收藏展”增添了无穷的闪光点。展品中还展示了一些上海解放初期主要报纸的珍贵创刊号,如《解放日报》《劳动报》《劳动报画刊》《青年报》《新少年报》《新闻日报》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摄
》》一场主题活动
追忆陕西北路上的红色学府
5月25日,由静安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主办名为“陕西北路的红色记忆”的主题活动在陕西北路源创秀场举行,四位学者与300多位市民和学生共同分享了20世纪初发生在陕西北路(旧称西摩路)“上海大学”的一段风云际会的历史。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在今青云路的弄堂里,曾有一所红色学府——上海大学。它是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办的第一所高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的一个重要活动地点,培养了大量政治人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篇章。1922—1927年,短短五年的峥嵘岁月,上海大学培养出数以千计的青年学生,他们奔向四面八方播撒革命薪火。当年的一曲曲青春之歌,化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激荡在人潮与街头。
据专家介绍,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诞生的上海大学,名义上是中国国民党党立学校,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主管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学校。当时,正是孙中山先生寻求国共合作之际,中共早期创建主要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都对上海大学十分关心,李大钊推荐邓中夏、瞿秋白等赴上大就职,陈独秀推荐了陈望道到上大工作。在国共两党人士合力推动下,不到一年时间,上海大学就声名鹊起,学生规模迅速扩大。1924年2月19日,上海大学从闸北青云里迁到了西摩路132号。
“武有黄埔、文有上大”,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邓中夏、瞿秋白、陈望道、施存统、恽代英、沈雁冰等曾在这所学校担任校政工作;李大钊、蔡和森、章太炎、肖楚女、田汉、俞平伯等到这里演讲、授课;进步青年也被革命理想吸引进入这所校舍简易的学校,他们中有丁玲、孔另境、张治中、施蛰存、戴望舒等等。有充分史料表明,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正是在共产党人云集的上海大学酝酿并且发起,这里是五卅运动的策源地。
此次研讨会上,上海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竺剑,音像史料专家张景岳,中国茅盾研究会常务理事、孔另境长女孔海珠,《收获》杂志编辑吴越做了分享。张景岳用他多年收集的历史资料片展示了当年革命先驱李大钊、邓中夏、瞿秋白等领导工人和学生进行反帝爱国运动、在大规模学生游行队伍中“上海大学”的旗帜引人注目。孔海珠在现场展示了父亲孔另境的上海大学毕业证书,这一珍贵史料引起大家感叹。
当天,记者还看到了刚刚面世的“静安历史文化故事”系列连环画之一的《红色溯源:上海大学》连环画。该书历时三年精心打造,由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局、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等共同策划、推出。连环画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回到百年之前的上海大学,一起了解红色溯源的故事。
由静安区文旅局与上海歌剧院联袂推出的2019年度静安区公共文化专项配送之原创歌剧《晨钟》剧组的主创人员在活动现场表演了歌剧片段,这是一部表现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歌剧。
》》一系列情景党课
挖掘静安独有的红色基因
此次,静安区文史馆与区党建服务中心还合作开发了静安区情景党课。情景党课以浸入式情景体验为特色,承载静安深厚的红色底蕴,挖掘静安独有的红色基因。不同场馆的情景党课既有共性设计,也有特色内容,以“党课+”的模式,融合授课、故事、线上互动、戏剧、朗诵、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目前,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刘长胜故居两处场馆已完成初步开发。
无独有偶,日前,由静安寺街道推出的《曙光1949》艺术党课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剧场首映。静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孙明丽,原塔里木大学党委书记、现静安寺街道宣讲团成员郑连真为《曙光1949》艺术党课首演开课,该艺术党课以70年前的地下斗争为大背景,以静安寺地区为主要场景,以刘长胜、刘晓等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领导人为解放上海所做的英勇智慧斗争为主要内容而专题创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摄
》》一个个红色小故事
沪上小学生将变身“二大”志愿者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之际,5月26日,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序厅举办“明灯照童心,同声颂辉煌”——2019年青少年宣讲志愿者评选活动决赛。
本次比赛经过了近2个月的海选,覆盖了上海市16个区的小学,有近3000名小学生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最终30名小选手脱颖而出,参加了决赛。
决赛分为自选作品朗诵和红色故事讲述两部分。在作品朗诵环节,小选手们都拿出了自己最拿手的作品。在红色故事讲述环节,小选手们根据自己预先抽到的题目,情绪饱满,慷慨激昂地讲述了一位又一位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
比赛结束后,评委老师对小选手们的表现做了现场点评,对孩子们的出色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孩子们在声音塑造和语言表达上提出了指导意见,让他们能够更进一步。
看到小选手们精彩的表现,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宋怀强也上台与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讲解员和小小志愿者一起带来朗诵《心的诵读》,表达了对首部党章的敬畏之心。
据馆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评选出的30位同学今后将作为二大小小志愿者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进行志愿服务。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孙欣祺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