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圆券有多“倒霉”?万元钞票当墙纸用,满大街都是“亿万富翁”

2019-05-26信息快讯网

金圆券有多“倒霉”?万元钞票当墙纸用,满大街都是“亿万富翁”-信息快讯网

金圆券的发行,始自1948年8月,是国民党统治末期金融政策的回天乏术之举,因其旨在攫夺民脂民膏,以致民生益艰,民怨沸腾,更加速了其溃败的步伐。

当时,有人曾把一张50元的金圆券拟人化,写了一组《金圆券的日记》,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地刻画了金圆券的可悲命运。这张50元金圆券刚面世时,可抵法币1.5亿元、黄金二钱四分、银币25元,能买两担半白米,可谓身价高贵,风光一时,以致“大家像宝贝一样把我藏起来”。但好景不长,仅仅两个多月时间,“大家到手马上用出去,好像和我有不共戴天之仇那样”。而到了1949年2月,“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今天已经只值两只半大饼了”。另一位署名叶淘者,创作一首《金圆券赞》,赤裸裸表达了民众的愤慨与无奈:“金圆券像个扫帚星,出世才到半个月,金子银子无踪影,商家百货都不卖,物价天天往上升”。更有人编成了快板:“说金圆,话金圆,法币换了金圆券,同样一张纸,戏法变一变,一块金圆三百万!”“倒霉金圆券,个个吃它苦,人人遭它殃。”一名正读初一的学生,也用拟人手法写了一篇《金圆券的悲哀》:“有一天,我的主人把我提出来,糊上了薄浆,啪的一声,我已被贴在窗上,那时,我看见台上有许多一万元的金圆券,吓得昏了过去。”老少妇孺,众说纷纭,极尽讥讽之能事。不得不说,金圆券是对民生的极大摧残。

在狂飙突进、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中,上海的金融秩序终于也迎来了新生。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第二天,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和上海分行同时发布通告:“本行奉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令,于五月三十日成立”。5月28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以主任陈毅、副主任粟裕的名义,发出“金字第一号”布告——《关于使用人民币及限期禁用伪金圆券的规定》,计六条,旨在“保护人民利益,稳定市场金融,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新秩序”。

该规定明确指出:一、中国人民银行所发行之人民币,为统一流通之合法货币,自即日起,均须以人民币为计算及清算本位。二、金圆券自即日起为非法货币。但为照顾人民困难,在6月5日前,暂准在市面流通。三、人民币1元折合金圆券10万元,为上海第一次比价,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在6月5日前,随时挂牌公告人民币对金圆券比价之变动。四、上海物价一律遵照第一次比价,折合人民币计算。五、5月28日前的债权、债务、契约、合同等,均须按第一次比价折合人民币。六、为照顾人民困难,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自5月30日起,以人民币按牌价收兑金圆券。

金融是国计民生的命脉,也是政权稳定的晴雨表。70年前金圆券的末日,象征着国民党金融政策的终结,迎来了人民币新纪元的开启。


作者:彭晓亮(上海市档案馆)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钮怿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