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新而论·大国经彩】制造业加快创新融合 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它既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支撑。当前,尽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在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完整的产业体系支撑下,我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大创新力度,推动融合发展,积极提质增效,持续提升韧性和抵御外部风险能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能。
2019年2月14日,江西旭昇电子有限公司(吉水)生产车间员工在高度自动化生产线上监控生产。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PCB(集成线路板)生产的企业,拥有目前国内最长的468米自动化一体PCB生产线。(图片来源:东方IC)
加快转型升级 促进优胜劣汰
高质量发展是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原则的发展,而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中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也是价值链上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领域,代表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3.6%,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4%,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8.9个百分点。新产业发展的同时,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也在加速。今年以来,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势,1-4月份增长14.9%,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12.4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的积极行动。
旧产能的淘汰也为新动能腾挪出巨大空间。2016年以来,我国各地区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退出煤炭落后产能8.1亿吨,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2000万千瓦以上,均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
为了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今年以来,国家政策也在加速落地。4月起,制造业增值税下调3个百分点。4月底,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又扩至全部制造业。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通过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优化空间布局等多方面举措,制造业在“破”与“立”上同时发力,提质增效步伐正在加快。
2019年3月18日,四川南充嘉陵区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基地,工人正在装配线上忙碌。(图片来源:东方IC)
加大创新力度 打开发展空间
创新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引擎。积极促进技术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今年以来,制造强国重点工程深入推进,重大短板装备、关键新材料、工业互联网等补短板工程开始实施,人工智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新机制探索建立。目前,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已达10家,各地认定并培育了90余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加大创新力度,既要以先进制造业为牵引,也要在传统产业转型中找到机遇。自2015年工信部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以来,已遴选出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覆盖92个行业类别、31个省级行政区;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成208个具有较高水平的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这些项目智能化改造前后对比,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7.6%,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2%。
当前,我国智能制造工程全面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稳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我国先进制造创新已从跟跑为主,进入跟跑在加快、并跑在增多、领跑在涌现的新阶段。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大型飞机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培育。
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工业新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其中,3D打印设备、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太阳能电池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358.9%、159.4%、41.1%、32.1%和17.1%。近14亿人对美好生活的“刚需”,是做大蛋糕的不竭动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有机衔接,不断打开发展新空间。
2019年5月18日,天津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能科技展,观众在华为展区体验5G。(图片来源:东方IC)
推动融合发展 重塑制造模式
互联网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让制造业从以机械化、自动化为主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重塑了制造业生产和商业模式。今年以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和试点示范持续推进,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截至3月底,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快速增长,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9%,制造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超过80%。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从制造业本身出发补齐短板,还要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大大增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稳定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而互联网则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无人仓储、全场景刷脸支付、线上线下一体的社区生鲜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在服务业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我国服务业的增长质量也显著提升,突出表现在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服务业引领作用增强。
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达到25.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3.8个百分点;增速快于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17.6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有力促进新动能加快培育。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依托,更关系到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后劲、拓展未来发展空间的大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做强做大新兴产业,中国制造业将不断突破瓶颈制约,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行稳致远。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