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 | 上海解放那天,各家报纸的“今天要闻”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在五百万上海市民期盼又好奇的目光注视下,解放军进入上海。
当时上海市民眼里的解放军,究竟是啥样?
而解放军眼里的上海市民,又与别处的百姓有怎样的不同?
记者梳理了70年前上海解放前后出版的部分报刊杂志,从中摘录了一些有趣的记载,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尽量还原当年上海市民与解放军战士间那最真实质朴的军民鱼水情。
新人正在结婚,解放军来接收礼堂了,这该怎么办?
解放军进上海时,为了避免扰民而集体露宿街头的壮举,世人早已耳熟能详。而在1949年5月27日出版的《申报》上,刊登了一则有趣的报道,虽然不起眼,同样能反映出解放军对市民的爱护与秋毫无犯。
报道说,25日,某对新人在新生活俱乐部里结婚。婚礼正在进行,解放军到了,来接收这个国民党机构,新人与宾客一下子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解放军看到这情形,很客气地说,“你们结婚”,一面在旁等待。就这样,婚礼继续举行,直到仪式结束,宾客从容进完茶点,司仪宣布终场,解放军才进场接收,这时他们已经“等了好多时候”。
此事在当时的《大公报》等上面也有记载。足见事情虽然小,意义却不小。
其实,对于上海市民来说,他们第一眼看到的解放军,大多都是这样的——
“尤其是解放后第一天眼中所见到的解放士兵,来来往往,大都严肃中带着和蔼,威武中含有慈爱,绝无骄矜的神气,和市民握手言欢,打成一片,真像‘他乡遇故知’一般的亲热。”(1949年6月8日,《铁报》)
“大家都为期待了好多天,正如大旱之望云霓般的急切。所以,一朝见到了他们,情绪上便觉分外热烈,不期然的纷纷前去围绕着殷勤慰问,或致送茶水食物之类。但他们很和悦的乐于交谈外,对于慰劳品却一例辞谢,概不收受——除非是给付相当的代价。问问他们何必如此过分的客气,则说:‘这是我们的军律,应该绝对的遵守。’”(1949年5月29日,《飞报》)
“解放军比我们学校里的男同学还要有礼貌得多”
梳理当时报刊上的文章还会发现,解放前夕,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城内大肆造谣、营造恐慌气氛,使得部分市民对于解放军的到来有些忐忑。
1949年第一期的《新生天地》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当时,城内谣言四起,“什么共产党的军队一到上海,马上要实行男女‘配给’制度,说的人更添上一句——凡是没有结婚过的女孩子,一定要强迫嫁给他们,不嫁是不行的。”
类似的谣言传得神乎其神,的确吓到了一些市民,而选择留下来看个究竟的作者,则很快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一幕。
“天一亮,就知道解放军进到上海来了,我最初偷偷在楼窗里张望,那些穿草绿色制服的士兵,三三两两,走在路上,并无使人恐怖的行动,连枪声也没有了。后来,还是隔壁的陈太太胆大,挽了我的手上霞飞路,看到那些解放军休息在道旁荫凉里,既不禁止行人通过,也不敲门强占民房,有人送茶水,他们全都婉谢了,解放军给我们一个崭新的印象,解放军成为上海人亲近的对象。”
作者还特别提到了解放军女战士,“尤其是一般女兵,照样也是一样雄赳赳军装打扮,但说话又那么温文尔雅,分明都是知识份子,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肯去吃苦,怎不叫人愧煞?
后来,作者给她的姊妹们写信说,“快回来吧!这里才是自由天地了!所有的解放军对于我们女人都很尊敬,解放军比我们学校里的男同学还要有礼貌得多。’”
解放军眼里的上海市民,是个“意外的奇迹”
上海市民眼里的解放军,军纪严肃、和蔼可亲。与此同时,解放军眼里的上海市民,也与别处地方的百姓不同。
《飞报》中曾记录了一位解放军战士说的一段话,读来十分生动。
这位解放军的“壮士”说,“我们的先锋队在冲进每一地区时,老百姓总是相率奔逃,骇得要命。最近,如解放无锡、苏州等处时,也都是如此。原因只为起先不了解我们解放军。惟有上海人却大不然,非但见了我们不骇不逃,还得大家围拢来,都和我们非常的亲热。我们实为前此所未见,真觉是个意外的奇迹。”
人民子弟兵与上海市民之间这股浑然天成的亲和力,不仅帮助解放军迅速取得了军事斗争的胜利,还为新生的上海市人民政府,下一步在经济、治安、反特等其他数个战场上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解放一个多月后,复刊不久的《报》,在报道解放军6月累计向上海提供20万石军粮以保障供应时说,“解放军这种伟大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实在使人尊敬。他们牺牲生命打垮反动派不说,在这样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还要想到上海的老百姓,节省口粮来帮助供应。”并代表上海市民,发出了“解放军的恩情说不完”的感慨。
(感谢上海市档案馆彭晓亮给予本文的帮助与指点)
作者:叶松亭
编辑:叶松亭
责编: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