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观点|文学是想象江南最有力的形式

2019-05-30信息快讯网

江南观点|文学是想象江南最有力的形式-信息快讯网

虽然历史上江南曾经一度作为行政区划的名称,例如唐代的江南道和清初的江南省,但是,立足于21世纪的今天,我们必须说,江南与其说是行政区域、地理区域,不如说是感觉区域、文化区域。江南是一种文化区域,也是区域文化。文化本身是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概念,江南也是。对于江南文化的理解或者认同,不可避免地掺入了主体各自的想象,这种想象也有多种不同的维度,例如空间(地理)的维度、历史(时间)的维度、文学的维度、文化的维度。

试图单纯从地理上界定江南的区域,很难,众说纷纭的背后,是各自文化感觉和历史感觉的差异。时间立足点也很关键。不同的时间点,就会产生不同的对江南的理解。先秦两汉时代的江南,比如屈原《楚辞》中的江南,六朝后期作家庾信《哀江南赋》中的江南,以及宋初诸如《江南录》一类著作中的江南,彼此都不相同,也与今天的理解不同。江南的概念可大可小,变动不居,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个现在看来已经基本定形的概念,未必是一个不可逆的概念。一百年后,或者两百年后,人们对于江南的理解,就有可能与今天的理解不一样。

如果从江南文化认同的角度来看,则江南所指范围可能更大。换句话说,认同江南文化的地方,从文化上就可以称为江南,也就是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源于江南文化,但又不同于江南文化,就像文化中国源于中国文化而又不同于中国文化一样。我们的目标,或者说努力的方向,就是使文化江南的影响越来越大,使文化江南所覆盖的区域范围越来越大。

江南文化的发展,可以根据中心地理空间划分为三个时期:以建康(南京)为中心的六朝文化时期,以杭州为中心的南宋文化时期,以苏州为中心的明清文化时期。胡晓明认为,这代表了江南文化的三个高峰。值得注意的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明清江南文化,与前两期的江南文化明显不同,它并不以都城为依托,而是以当地经济文化之发展为依凭。这说明了一种趋势:政治力日渐淡出,经济力和文化软实力逐渐上升。在这个过程中,江南文化共同体逐渐形成,这是一个多元一体而又多元共生的文化共同体。

文学是想象江南最有力、最普遍、最多姿多彩的一种形式。实际上,其他几种想象维度,也免不了要借助文学的叙述方式,将文学话语引入空间、时间和文化想象之中,为之增辉添色。出人意料的是,很多对于江南的美丽动人的想象,出于外来者,出自流寓之客,其中有些是北方人。各种外来游子、客子(如刘禹锡、白居易、柳永)的抒写,反客为主,加深了人们对江南文化这个主体的体认。在漫长的历史中,这些抒写积淀为文化的记忆,凝聚成缤纷多彩的江南文化符号。借助外人的文学言说,引进外面的思想与智慧,是江南文化研究中不得不强调的一点。

历史上江南文化话语的形成,有政治力参与其中。先秦时楚与中原对立,六朝时南北朝对立,南宋与金、蒙古对立,明代北京与南都、明清之际南明及南方遗民与清室的对立——在这种情境下展开的江南论述,绝不仅是单纯的文化想象,而是有意通过这种文化想象,塑造一个“文化他者”的形象,以强化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加强文化凝聚力,促进江南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江南文化既是区域的,又是跨区域的,这是它的特殊性之所在。文化江南所涉区域与长三角区域有相当大的重叠,这是它的现代性之所在。长三角一体化,需要挖掘来自江南文化深处的文化因子。从江南历史文化资源中汲取智慧,加以转化,有利于加速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为中国文化开新贡献一个繁荣成功的范例。



作者:程章灿,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江苏文库·文献编》主编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