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黄春荣 在师生间架起“心之桥”

2015-09-11信息快讯网

 

黄春荣与学生们在一起。 张峰摄

■本报记者 张鹏

上海版图最北端的长江小学很特殊,在校学生随迁子女占了九成。7年前,刚归属崇明县教育局管理时,长江小学毕业生成绩位居县里下游——学校设施简陋,教师流失现象严重。黄春荣通过打造校园文化、创新教师人才培养等方式,弥补教师因生源改变带来的心理落差,帮助学生改变学习、行为习惯。如今,长江小学成绩提升到崇明县中等水平,数学、语文、英语等单个班级成绩进入全县前列。

师生之间,了解才能心意相通

14年前,黄春荣出任长江小学校长。那时,国营农场不景气,学校投入不足,使大量“原住民”生源和教师流失。主管部门不得不将几个国营农场的小学合并成现在的长江小学。在简陋的校园里,来自13个省市的农民工子女十多年来始终占据九成以上。

生源的变化,让许多教师心理产生落差:学生不写作业,老师让他回家补,有的学生干脆直接不来上学,老师们苦口婆心劝了2个月,学生才勉强回归校园。

黄春荣明白,必须通过文化引领,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

于是,黄春荣就带着老师们集体家访。“当老师看到大多数学生全家蜷缩在矮小阴暗潮湿的破房子里、住在风雨飘摇的瓜棚里,有些家里甚至连一张吃饭的桌子都没有,就意识到,自己不能简单批评学生,而应该在学习之外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他说。

黄春荣让教师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在师生之间搭建“心之桥”。小葛同学脾气暴躁常打架、不做作业,是公认的捣蛋鬼。黄春荣和小葛结成对子,上门辅导学业还和他下棋谈心,鼓励他爱劳动等好习惯……渐渐地小葛变得遵守纪律、积极进取了,还常帮助同学,被评为进步最快的学生。

打造年轻优质的师资队伍

办学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因地缘关系,长江小学教师流动性一直很大,2000年以来,学校流失的教师有七八十位,甚至学校管理层、骨干教师也流失严重——培养青年教师的担子格外沉重。

近年来,学校引进26位青年教师,黄春荣提出“分层级培养青年教师”的方式,促进其快速进步。他将青年教师按照教学经验和能力分为三个层次:“菜鸟教师”由长江小学自己培养带教,经验丰富并具备潜力的优质教师邀请全县先进学校进行带教;学校会针对中间层次的青年教师开展各类教研培训活动。

培养青年教师,黄春荣尽一切可能亲身参与各项活动。如12个晚上的书法培训,他每次都和青年教师们一起听讲练笔、切磋技艺。每晚上完辅导课,他都亲自送聘请的辅导老师回50里外的县城。

如今,学校新秀辈出,获奖连连,市园丁奖、县十佳辅导员、县十佳教学之星提名等时有出现。

培育随迁子女的归属感

黄春荣发现,随迁子女虽然生长在崇明,但并不了解这片土地。“他们对这里缺少归属感,被称为游离在崇明边缘的异乡人。”为此,黄春荣结合崇明当地风土人情,在学校里创设自然类课程和环境,让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校园环境之外,黄春荣带领18个教师走访县水务所、海塘所,考察湿地公园、明珠湖,参观崇明博物馆、湿地展示馆,探究水闸、水厂、水井……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基础上,研发出《水趣》课程,并在2009年撰写相关教材。《童心水趣》教材以“水”为基本内容,以“趣”为情意特征,通过“水与自然、水与人类、水与文化”三大篇章,帮助学生了解崇明水环境,引导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