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呼唤更多“新农民”挑大梁
5月30日是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当日在京宣布,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正式启动,其中包括三年计划培养400万“新农民”。(5月30日新华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农民是农村的主体、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素质、农业科技应用是关键。进一步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着力提升农民科学素质,让更多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农民”显身手、担重任、挑大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科学素养是前提。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农村人才短缺一直是短板、瓶颈。正如报道披露,2018年农村居民科学素质比例为4.93%,低于全国公民8.47%的平均水平。要解决这一矛盾完全指望外部引进显然并不现实,培养更多爱农村、会农事、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农民”,为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供人才支撑,才是破题根本。
培养“新农民”助力乡村振兴已经初见成效。2018年2月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就留住人才和开发人才从五个方面做出了具体的政策部署,第一条就是“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把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突破2000万,其中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新农民”队伍的不断壮大,显著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新农民”挑大梁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要按照中央的顶层设计,“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要依靠力量,也是主要受益者。到2020年基本形成农村科普框架体系,到2022年初步健全该体系,包括完成培养400万名的新型职业农民等任务……“三步走”计划鲜明地表明中央对培育“新农民”的重视程度,决心和力度也更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进入关键时刻,更多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新农民”的涌现,势必成为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中坚力量,助力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来源: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