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民间的“朋友圈”流传着什么奇葩故事?

2019-05-31信息快讯网

在文学史上,有汉一代,以赋著名。可惜,《汉书·艺文志》著录的西汉赋,后来大多亡佚。据费振刚先生等人辑《全汉赋》统计,西汉、东汉合计留存至今的赋,基本完整的只有100篇左右,加上残篇一共还不到300篇。

令人惊喜的是,2009年入藏北京大学的一批西汉竹简中,发现有两篇赋体文学作品,一篇题名《妄稽》,一篇题名《反淫》。尤其是其中的《妄稽》,令人称奇。由于《妄稽》明显的世俗文学与故事特征,在它发现之初,曾被视作一篇中国最早、篇幅最长的“古小说”,随着整理和解读的深入,现在将其归入汉赋中的“俗赋”来看待和研究是合适的。这类“俗赋”的特征之一是往往以叙事为主。“俗赋”作为一种文学类别,过去因为文本遗存较少而不太为后世研究者所知,随着近代敦煌藏经洞中一批以叙述故事为特征的赋文的发现和研究,其体裁与特征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和熟悉;1993年江苏尹湾西汉墓中《神乌赋》的出土,将出土俗赋文本的时段上推200年提前到了西汉成帝元延年间,曾被研究者称为“西汉俗赋第一篇”。大致抄写于西汉武帝时代的《妄稽》的发现,将俗赋的历史又提前至少半个世纪。

《妄稽》流传的时代,正是汉赋产生与兴盛的时代,其著名者如汉景、汉武时期司马相如的许多赋,名垂千古,流传至今,但这些大赋之所以都能被《史记》等书载录,不仅在于辞藻华丽绝妙,更在于其格调高雅,意旨深邃,乃越世高谈。而《妄稽》却与之不同,它讲的是人间烟火,世俗故事,完全以当时现实生活为背景。但也可能正因为这类作品多为民间喜闻乐见,但不被上层看重,更为高人雅士所轻,不入载籍,所以流传不远,往往湮没亡散,后世留存下来的很少。今天,《妄稽》因为其世俗的内容,对当时社会生活中家长里短的详细记载,成为研究那个时代的家庭、女性与婚姻的重要史料。可以说,《妄稽》因其稀有及价值,在史学和文学上都可称一奇。

西汉民间的“朋友圈”流传着什么奇葩故事?-信息快讯网

汉画像石女子形象

其所叙故事,大概是这样的:西汉时荥阳一位出身名族名叫周春的士人,有很好的品行和相貌,人见人爱,却娶了一位又丑又恶的妻子,名叫妄稽。周春厌恶妄稽,向父母请求买妾,虽然遭到妄稽反对阻挠,但最终周春还是买了一位叫作虞士的美妾。周春很爱这位美妾虞士,妄稽却十分妒恨虞士并虐待她,后来抓到虞士并对她进行辱骂和残酷折磨。最终妄稽生了大病,临死时反省自己的妒行。《妄稽》的故事虽然发生在荥阳 (西汉时属河南郡,在今河南郑州西北),但其作者是谁已不得知,其传抄者或者说阅读者的生活地域亦因考古发掘信息的缺失而不明,他们可能是荥阳地区的,也可能不是。从《妄稽》文辞上华丽的铺陈风格来看,当出于文人之手;再据其精美的抄写字体和较长的竹简形制看,其拥有者 (读者) 可能亦非一般平民,当属士人贵族之列。如果我们把此篇和同时入藏于北大的其他竹书如《老子》《苍颉篇》《周驯》《赵正书》《反淫》的拥有者视为同一人,综合书体和简材,推测《妄稽》可能流传在楚地,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没有坚实证据的推测。

以《妄稽》作为篇名,可见作品叙述的中心人物是妄稽,“妄稽”疑即“无稽”,无可查考之意,汉赋中常用这类名称来命名虚拟人物,如“乌有先生”、“无是公”之类。但此篇起首,先叙述的却是完美男人周春:

荥阳幼进,名族周春。

孝悌慈诲,恭敬仁逊。

乡党莫及,于国无伦。

辞让送揖,俗节理义。

行步周还,进退矜倚。

颜色容貌,美好姱丽。

精洁贞廉,不肯淫议。

血气齐疾,心不怒暴。

力劲决觡,不好手扷。

勇若孟贲,未尝色挠。

这位周春不仅出身名门,年轻漂亮,品行端正,而且还勇武有力。可惜的是,他却娶了一位世间少有的丑妻妄稽,妄稽有多丑? 请看以下描写:

妄稽为人,甚丑以恶。

肿肵广肺,垂颡折额。

臂胖妖八寸,指长二尺。

股不盈拼,胫大五。

……

目若别杏,蓬发颇白。

年始十五,面尽魿腊。

足若悬姜,胫若棪株。

身若猬棘,必好抱躯。

口臭腐鼠,必欲钳须。

其中有个别字词我们还不能明白其准确含义,但也可大致知道妄稽之丑,她的额头、手臂、手指、大腿、小腿都长得极其难看,此外眼睛像剖开的杏仁,头发斑白,年纪轻轻,面色却像干鱼和腊肉,脚长得像生姜,小腿像树桩,身上长毛如刺猬,口气难闻如腐鼠。感觉作者不把妄稽写得丑死,似乎誓不干休。面对如此丑恶的妄稽,周春痛不欲生:

周春见之,憎弗宾视。

坐兴太息,出入流涕。

遍告乡党,父母兄弟:

必与妇生,不若早死。

于是周春父母只好为之买来美妾虞士。虞士有多美,请看以下描写:

靡曼白晳,长发诱绐。

馺遝还之,不能自止。

色若春荣,身类縳素。

赤唇白齿,长颈宜顾。

……

手若阴蓬,足若揣卵。

丰肉小骨,微细比转。

眺目钩折,蚁犂眼管。

廉不签签,教不勉兖。

言语节检,辞令愉婉。

好声宜笑,靥辅之有选。

发黑以泽,状若葥断。

臂胫若蒻,奇牙白齿。

姣美佳好,至京以子。

发黑以泽,状若纤缁。

问其齿字,名为虞士。

其姑卒娶之,以为子妾。

通俗地讲,就是皮肤嫩,头发好,嘴唇红,牙齿白,身材丰满,婀娜多姿,言语可人,面颊还带史上最美酒窝。除上述所引内容外,《妄稽》中还有不少描写妄稽、虞士的文字,篇中这些对丑妇、美女极尽能事的形容与夸饰,是这篇西汉竹书在文学史上的又一奇。

美妾虞士,自然令周春欢喜不已:“周春闻之,喜而自幸。”然而,这个家庭的矛盾也就此开端。先是买妾之前,妄稽即极力阻挠,与公婆之间产生矛盾;买妾之后,妄稽讨好周春失败,又嫉妒虞士,从而与周春、虞士又产生激烈矛盾。让人惊异的是,在这个家庭的冲突之中,周春的软弱和妄稽的强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周春娶妻之前,一切听从于父母,娶妻的标准为其母所定,“其母曰:苟称吾子,不忧无贤”,周春甚至都没有见过妄稽,就被母亲安排娶妻回家;而后亲自到市场上去选购美妾的仍是周春父母;周春娶妻之后,又处处受制于妄稽,面对如此丑恶的妄稽,只能“坐兴太息,出入流涕”,赶紧向父母哭诉;后来心爱的美妾被妄稽残酷折磨,周春也只能“为之恐惧”,处处唯唯诺诺,常常默默忍受。而妄稽不仅敢于在买妾前与周春父母辩驳,极力阻拦买妾,而且动辄对丈夫周春“大怒”,斥责周春“错我美彼”,甚至当着周春之面打骂虞士,完全不把丈夫放在眼里。后来趁周春外出,妄稽又抓来虞士对她残酷折磨,“昏笞虞士,至旦不已”,并且恐吓周春赶紧卖掉虞士,否则诉诸官司,“速鬻虞士,毋羁狱讼”,凶悍无比。周春之软弱,妄稽之强势,也许是二人本来的真实形象,此种情形,古往今来并不罕见;但也有可能,是在文学上故意为之,目的是为了要突出作品中女主人公妄稽的形象,要突出妄稽的丑恶不仅在于外貌,还在于她在夫妻关系中的强势地位,对夫权的凌驾。

妄稽的强势,可能来源于她背后的力量。读者可能会问,周春这样的男子,“乡党无有”、“于国无伦”,享誉远近,为何娶丑妻妄稽?周春之母乃按照“苟称吾子,不忧无贤”的标准为周春娶妻,“媒妁随之,为娶妄稽”,可见妄稽虽丑,但必有可与周春相匹配的地方,可惜这方面的情况,篇中并无交待,但也可见一些端倪。首先,妄稽反对买妾陈述理由时,除了担心花费买妾“君财恐散”,还引用嫫母与妲己的故事,陈述历史上的丑女之贤、美女之祸:“殷纣大乱,用彼妲己。杀身亡国,唯美之以。美妾之祸,必危君子。”其次,妄稽的赀财衣饰甚丰,人脉甚广,生病之后曾召其少母,再联系到周春对妄稽的态度,我们推测,妄稽不仅受过较多的教育,而且应该出身富贵大族,其强横跋扈,有恃无恐,可能即与其出身、地位相关。这与汉代婚姻的通常情况也是符合的,史书所载的大多数汉代人婚姻个案中,男女双方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都是十分接近的。《大戴礼记·本命》 说:“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记载了妇人若有以上七个方面的恶行,丈夫便可将其休去,其中嫉妒就是可以休妻的恶行之一。汉代妇人因妒而遭弃者,在史书中也不乏记载,《汉书·元后传》:“(元后)母,适妻,魏郡李氏女也,后以妒去。”又《后汉书·冯衍传》:“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老竟逐之。”妄稽“妒闻魏楚,乃骇燕齐”,完全可以出之,但周春及其父母却并无相关考虑和言行,可见妄稽背后的力量,这也说明汉代贵族妇女在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中占有较高地位。相较之下,从市场上“与牛马同栏”的美妾虞士,被买到周春家中,则毫无地位可言,几乎任由妄稽鞭笞折磨:“柘修百束,竹笞九秉。昏笞虞士,至旦不已。”

现实如此令人绝望,看起来没有解决之道了。然而文章末尾突然记载“妄稽大病”,痛苦万分,日夜呼号,竟死去了。恶人自有天收拾,读者终于出了一口气。这个故事好像仍然落于恶有恶报的窠臼。但若仔细揣摩妄稽临死时的忏悔之言:“我妒也,不知天命乎!祸生乎妒之。”可知本篇要告诉读者的是,妄稽的丑并不是最大的错,妒才是给自己带来祸害与毁灭的关键。悔恨之余,妄稽死前召来虞士,告诉虞士:“吾请奉汝,以车马金财,綦组五彩,尽尽来取,不告无有。”将自己的赀财嫁妆尽数赠予虞士。妄稽临死前悔恨的这些言行,述说了《妄稽》篇作者这样一种道德伦理观:妇人之妒是祸害与悲剧产生的根源。也就是说,本篇的创作与流传也许并非只是供人消遣和猎奇,它还有劝诫的目的,作者对读者是有所期待的。

妄稽悲剧的发生,述说者告诉我们乃妇人之妒所致。但倘若我们追问一下,妇人之妒因何产生? 无疑是丈夫对美色的追求所致。作为追求美色的丈夫周春,是否也应该对这一家庭悲剧作些反省呢? 在这篇赋中我们看不到。这也许说明,在这篇赋产生和流传的那个时代,男人对美色的追求是一种当然和正常,重德不重色还没有成为士人道德上的主流。

《妄稽》的发现,提醒我们,文学史上的汉赋时代,除了流行格调高雅的大赋,也还有叙述家长里短的俗赋。《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有“杂赋”一类,著录有12家,共233篇,可惜均已失传,不可得闻。这类“杂赋”,据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所说,与那些大赋风格是不太一样的,今天有学者认为,它们主要就是民间性质的俗赋,若果如其然,则更说明了文学上的雅俗,从来都如硬币的两面。《妄稽》即为我们翻开了历史上长期尘封的另一面,岂不称奇!


作者:何晋
编辑:刘力源

节选自何晋《文学史上的奇葩——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妄稽〉简介》(2015年12月18日《学人》)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