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项空白被填补!中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首秀”圆满成功

2019-06-05信息快讯网

又一项空白被填补!中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首秀”圆满成功-信息快讯网

今天中午12时06分,CZ-11 WEY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黄海海域实施发射,将捕风一号A/B卫星、中电网通一号A/B卫星、吉林一号高分03A卫星、天启三号卫星和天仪研究院的潇湘一号04星(娄星号)共计七颗卫星送入约600公里高度的圆轨道,这宣告中国CZ-11 WEY号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技术试验暨海遥一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

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试验于2019年获得国防科工局的正式立项,采用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实施首次海上发射技术试验。海上发射技术试验系统由运载火箭系统、海上发射平台、测控通信系统和卫星系统四部分组成,可实现离港后,一周之内完成发射。通过首次海上发射技术试验,突破关键技术,验证试验流程,为我国快速进入空间提供更加安全、灵活、经济、高效的新发射模式。

又一项空白被填补!中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首秀”圆满成功-信息快讯网

本次飞行试验首次采用“航天+海工”技术融合,突破海上发射稳定性、无线通信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全面验证了海上发射技术流程,初步构建多方融合、资源共享的海上发射模式。

又一项空白被填补!中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首秀”圆满成功-信息快讯网

海上发射与陆上发射差别非常大,成功的背后更多的是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此次任务特点是“四新”,即技术新、环境新、流程新、模式新。由于火箭发射平台由陆地转移到茫茫大海上,海洋的新环境为长征十一带来了新的技术考验。首先,陆基发射台发射时不会移动,但海上发射平台是起伏波动的,因此任务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瞄准技术和动态条件下的发射技术, 来应对海水波动。其次,对火箭的控制和监测信号在陆基发射中通过有线通信系统传输,而在海射任务中,只能通过无线传输形式来实现,这是国内首个采用无线测发控技术实施发射的型号。再次,以往火箭的飞行安全控制需要地面人员监测和控制, 而本次任务是由火箭自身根据飞行情况,实时自主判断和实施的,这也是我国火箭的首次自主安控。另外,以往长征十一火箭要分几个部分运往陆基靶场, 并在陆基靶场完成组装、测试,而海阳港码头没有专用火箭测试厂房,因此全箭对接、卫星对接以及测试工作只能前移至总装厂完成,由此带来了全新的技术流程和运输模式。这是长征运载火箭首次以箭星组合体形式整体出厂,到达海阳港后仅需2-3日的测试准备即可登船,后续还能实现火箭到港后直接登船。航行到指定海域后可随时进行发射,靶场工作流程大幅缩短。这是一套不可逆的流程,是对组织管理和质量管控的严峻挑战,也要求工作人员严慎细实地完成好每一道工序。此外, 在海上使用的火箭还必须适应盐雾、高湿、电磁条件等复杂的海洋环境。

又一项空白被填补!中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首秀”圆满成功-信息快讯网

实施海上发射,具有五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可满足日益增长的低倾角小卫星的发射需求,有效填补0至19度倾角发射能力的空白,并为20度以上倾角发射能力提供有益补充;二是可满足运载火箭航落区安全性保障需求。采取海上发射,灵活选择发射点,航落区大多为公海,有效解决航落区安全性问题;三是可满足运载火箭商业化发展需求,采用民用船舶、测控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的发射体系,降低卫星发射成本;四是通过开展海上发射技术试验,突破海上发射关键技术;五是通过建设海上发射专用发射平台,具备实施全球海域发射能力,满足低纬度地区卫星组网发射需求。

又一项空白被填补!中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首秀”圆满成功-信息快讯网

据专家介绍,未来还将继续开展多次海上发射试验,充分验证各种轨道发射的适应性,进一步优化发射流程,有效形成能力。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建设专业化的海上发射母港,满足星箭对接、测试和技术准备;建设海上发射专用平台,实现固液兼容的全球海域发射能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为便利的航天发射服务。

来源:本报记者 赵征南

题图:源于央视客户端

图片:邓烨晨  史啸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