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蒙眼也能飞?考拉只吃桉树叶?一线学者投身科普转码

2019-06-08信息快讯网

蝙蝠蒙眼也能飞?考拉只吃桉树叶?一线学者投身科普转码-信息快讯网

你知道蜻蜓怎么“点水”吗?飞蛾为什么要“扑火”?“噤若寒蝉”又是怎么一回事?在色彩斑斓的植物世界,谁是“出水芙蓉”?谁又是植物界“吸血鬼”?树木能长得比摩天大楼还高吗……

伴随这些令人好奇的话题,日前,上海学生阅读联盟青衿书苑读书会在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举行,活动现场变身一堂人文科普课。“以通俗有趣、生动幽默的形式,向少年儿童普及动植物科学知识,使他们从小就对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产生浓厚兴趣,是一件迫切而又重要的事情。这需要更多一线学者、科学家投身科普转码。”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物学家杨雄里说,当更多本土科研人士加入科普读物原创编著,好的科普图书不仅能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也让少年儿童在科学的殿堂里充分感悟自然之灵、文明之慧。

以活动推荐的“神奇生物世界丛书”为例,丛书由杨雄里院士担任主编,联合专业科普作家团队打造,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推出。丛书分10册,辑录了200余种多姿多彩的动植物,来自兽类王国、鸟类天地、水族世界、爬行国度、昆虫军团、恐龙帝国和植物天堂的“明星”逐一登场,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丛书作者巧妙运用自述形式,让生物用特写镜头自我描述、自我剖析、自我评说,在确保科学准确性的前提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妙趣横生的笔触和五彩斑斓的画面,全景式展现了生物世界的浩渺与奇妙,读来引人入胜。

蝙蝠蒙眼也能飞?考拉只吃桉树叶?一线学者投身科普转码-信息快讯网

从书中有大量娓娓道来的案例与故事,常见的昆虫如“夏日歌手”蝉、“清洁工”屎壳郎等,每种昆虫都有自己的昵称,昆虫自己“发声”,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本物种的特征;“物种档案”板块深入挖掘该物种家族背后的秘密,配合高清细腻的实景照片,奇妙的动物军团展现在小读者眼前。

比如憨态可掬的考拉,平时多趴在树上生活,几乎不下地。那它饮食偏好是怎样的呢?书中考拉“自言自语”道:“白天,我在树杈上睡大觉,到了晚上开始进食。我对食物有严格要求,拒绝吃荤食,只吃桉树的嫩枝嫩叶,别的植物我根本不碰。由于我专吃桉树叶,身上会发出一种桉树油的气味,可以驱逐各种寄生虫。”

此外,在夏天的傍晚,经常能看到蝙蝠在空中盘旋飞行捕食蚊虫,虽然蝙蝠是出色的飞行家,但他视力极差,和瞎子没啥两样,那么它是怎样捕食呢?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频率特别高的超声波,这种超声波在空中一遇到障碍物,能很快反射回来让蝙蝠接受,使它不会东碰西撞。蝙蝠根据反射信号的强弱,可以瞬间判断前方是小昆虫,还是阻挡前行的障碍物。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蝙蝠眼睛蒙住,结果发现它照样能飞,但是堵住了它的耳鼻嘴之后,它飞行时就会四处碰壁。也就是说,蝙蝠是用喉咙发出超声波,通过嘴巴和鼻子发射出去,而耳朵能接受反射来的回声。

“青少年会逐渐懂得,尊重与这些动植物乃至整个生物界的相互关系是人类的职责。在我看来,能与五光十色的生物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是人类的荣幸和运气。我们要热爱地球,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热爱这颗蓝色星球上的青山绿水,以及林林总总的动植物。”杨雄里说。

蝙蝠蒙眼也能飞?考拉只吃桉树叶?一线学者投身科普转码-信息快讯网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蒋惠雍谈及“神奇生物世界丛书”的创作初衷及出版过程时说,丰富、适宜的优秀中国原创科普丛书,是启智少年儿童的重要材料,可以激发少年儿童探索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热情,让他们懂得尊重自然并与动植物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也使他们从小建立起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意识,以自然之灵丰富内心世界。

“在学生稚嫩的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共建科普学堂、科技社会,需要社会各界合力探索。”一师附小校长鲁慧茹结合学校的科普教育谈到,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可以打造科普第一现场,滋养少年儿童热爱科学的初心、关爱自然的恒心,引导培养学生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与兴趣,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据悉,活动由上海学生阅读联盟主办,上海市静安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图书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联合承办。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卫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