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边境7.6级"地震" 沪应急救援队参与演练
图说:中俄地震灾害卫生应急联合演练举行,演练模拟中俄边境某市发生7.6级地震。通讯员 图
伴随着一阵刺耳的警笛声,九辆大型箱式救援车快速驶入“地震废墟”,车门打开,50余名中国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的医疗队员们刹那间“冲杀”下来,抢救“伤员”……今天(9月14日)上午,中俄地震灾害卫生应急联合演练在黑龙江省同江市展开,中俄双方100多位专家现场观摩。
据中俄联合演练总指挥、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委刘中民介绍,此次中俄卫生应急联合演练的模拟的是中俄边境某市发生7.6级地震,出现重大人员伤亡,灾难现场断水、断电、断暖。中国国家卫计委派出中国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前往灾区现场开展救援。
图说:救援人员在黄区救治伤员。通讯员 图
救治、救援同步展开 “蛇眼”瓦砾下探测
整个演练分为队伍集结开拔、现场生命搜救、分类救治、伤员分级后送、移动医院治疗等五个环节。
演练现场,绿、黄、红、黑四个抢救区同时展开。60余名“伤员”由救援队员们有序疏散至不同救治区域。“医务人员针对不同的伤情,给予不同的救治措施。现场救援队员采用简易创伤评分和快速分类处理方法对批量伤员进行分类,确定伤情等级和急救优先次序,提高处置效率。”现场专家点评说。
伤情较轻,基本生命体征正常的伤员被导入绿区实施救治,经过简单处置后转到移动医院进一步观察。在红区、黄区分分别有颅脑外伤重伤员、胸椎损伤伴下肢瘫痪伤员现场进行抢救和处置后,由转运车送至移动医院。
在“伤员”接受救治的同时,另外一批救援人员正在对坍塌建筑物内部深入搜救,寻找和救援“幸存者”。救援队配备世界最先进的灾难现场救援设备——雷达生命探测仪,可探知人体心脏搏动时发出的超低频电场,找出有生命迹象的被掩埋者的位置;更先进的“蛇眼”探测仪,能在瓦砾与水下穿行。
图说:救援队利用蛇眼探测仪搜寻废墟中的生命迹象。通讯员 图
移动医院里现场手术 可开100张床位
灾区现场的应急手术车,外形貌似巨大越野车,而车门内,全套手术器械、手术床、无影灯和供氧、监护、麻醉、消毒设备,一应俱全。
“只要关闭车门15分钟,车厢内的层流就会自动开启,可以达到做心脏手术的消毒要求。”刘中民介绍说,除了手术和监护车,还有指挥车、转运车、和检验车、后勤保障车等九辆车同时出动。从接警、医务人员紧急召集、打开储备医疗物资到出发,只需半小时,抵达事故现场后立即启动设备,一座相当于区中心医院硬件设施条件的“移动医院”便可以废墟上拔地而起。
“移动医院”可展开100张床位,设有内、外、妇、检验、超声、影像检查等科室,可同时进行两台多发伤手术,全部设施配备齐全;生活设施可保障150人在极端条件下野外生存5—7天,实现了车载化、集成化和自我保障一体化的移动医院建设目标。
从急救医学角度而言,受伤后1小时是“黄金急救期”。“移动医院”转运车的启用,有望大幅提高抢救成功概率,减少致残致死率。刘中民介绍,2014年的昆山爆炸事故发生后,这辆转运车第一时间开赴现场,通过其转运的伤员大多呼吸道严重灼伤。
图说:移动医院内检查伤员。通讯员 图
与俄罗斯联合演练航空大救援
据悉,9月16日,这支队伍将代表中国,奔赴俄罗斯远东第二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市,与全俄灾害医学防护中心多功能野战医院、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空中救援队、俄罗斯国防部下属301特种医疗救援队等举行卫生应急联合演练。演练重点在于:灾难发生后中俄双方医疗机构如何协调配合,利用航空救援设备迅速有序做好伤员后送与转运治疗。
此次演练的中方队伍来自上海市东方医院,该队成立于2010年3月,50余名医疗队员涵盖骨科、心内、肾内、妇科、麻醉、护理等专业,曾参加世博会、世泳赛、国际马拉松等重大赛事、会议的医疗保障,及玉树地震、乌鲁木齐暴恐、昆明暴恐、昆山爆炸等多次灾难实战救援。浦东新区政府为该队配备九辆国际先进的救援车。2012年底,该队正式命名为首批16支国家级卫生应急救援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