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兆芯发布新一代16纳米工艺CPU芯片,性能比肩英特尔第七代i5
上海:国产高端芯片。图源:视觉中国
16纳米工艺、3.0G赫兹主频、性能与英特尔i5一致、支持视窗(Windows)XP到10系统……这一连串技术参数,勾画出了昨天正式发布的一款国产中央处理器(CPU)芯片的大致轮廓。这些在国内领先的指标,使得该款芯片成为国产CPU的标杆;但另一方面,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它还存在相当差距,提示“中国芯”需要保持创新和开放的姿态,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耐心,继续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
“跑分”与第七代i5不相上下
6月19日,在浦东张江科学城核心地带的一个会场,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发布了最新一代“开胜KX-6000”CPU,它采用16纳米设计工艺——约等于在1毫米宽度里可并排放置6000万根导线,有4核与8核两个版本,每核的主频为3.0G赫兹。该芯片采用全球最通行的X86架构,也就是说可以运行基于Windows的各种软件,包括办公套件、数据库、视频播放器、虚拟现实应用、甚至是各类游戏。根据跑分评测,其性能与英特尔第七代i5芯片相当,甚至略有优势,而i5芯片是去年上市的大部分中端电脑的主流配置。
在技术上,KX-6000有几大突破:它是国内第一款主频达到3.0G赫兹的通用CPU,使国产CPU的性能第一次与国际主流产品如此接近;它是第一款内置CPU、芯片组和图形处理器(GPU)的芯片产品,能使未来电脑的设计更简洁。此外,昨天的发布会之前,兆芯公司已经耗费大量时间,将该CPU与近千种软硬件产品进行兼容性测试,使其能在发布后的第一时间就能为用户所用。在国产CPU历史上,这也是第一次。
技术与生态都有里程碑意义
“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说,兆芯KX-6000芯片的发布,是“核高基”专项的一项重大成果。◆下转第五版
其突破不仅在于技术,更推动了国内中高端CPU芯片形成产业生态,为我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则表示,CPU是集成电路行业的明珠,兆芯新款芯片的问世,是国产CPU新的里程碑。
兆芯2013年成立于上海,是由上海国资控股的一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拥有超过1000名工程师。此前几年,在“核高基”专项的支持下,它投入数十亿元,先后推出四代CPU芯片,最高性能一度接近英特尔低端CPU芯片i3,工艺水平最高达到28纳米。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内置了兆芯上一代CPU的数百台电脑曾服务于大会,在社会上取得积极反响。时隔两年后,兆芯再次发布最新CPU,表明它有能力不断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之间的差距。
兆芯副总经理罗勇告诉记者,KX-6000在技术方案与生态营造方面,都有显著提升。目前,兆芯已与联想、同方等知名整机供应商紧密合作,具备了批量出货能力。配置了这款CPU的个人电脑,主要将面向党政机关、金融、能源、交通等关键行业进行应用与推广;只等政府采购的相关流程走完,马上就可以上市。此外,这次兆芯还发布了类似架构的服务器CPU芯片,同样具备服务政务云的能力。
正视挑战与机遇,保持开放与合作
虽然代表着国产通用CPU的最高水平,但在业内专家看来,KX-6000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比如,它对标的英特尔第七代i5处理器,是2017年发布的,目前第九代i5即将上市。同时,英特尔CPU的工艺水平已达7纳米,比兆芯的16纳米领先了至少两代。更别说16纳米的CPU芯片,目前我国大陆还没有一家集成电路工厂有能力制造,兆芯的成功,实际上也是它融入全球产业链,借助境外代工厂流片的结果。
不过,随着国家对芯片产业给予越来越大的重视和投入,以及市场内需的快速释放,给了兆芯和其他本土芯片企业极大的信心。罗勇透露,最近两三年,兆芯每年的销量都会增长数倍,而且加速度还在不断提升。此外,由于芯片技术的升级逐渐逼近极限,领先者“一骑绝尘”的局面即将告一段落,这也为追赶者进一步抹平差距创造了条件。
对上海而言,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重镇,全市正以高站位、大格局、大视野,用大思路、大手笔做强集成电路产业,需要涌现更多像兆芯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表示,未来几年,上海将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搭建国内外合作平台,同时着力加强集成电路领域的创新突破,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作者:张懿
编辑:苏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