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间,上海投入8.58亿元,助推遵义逾10万人脱贫,在山海间架起一座情感桥
图为上海第二批援黔联络组部分成员合影。受访者供图
六天,六县一区,1000多公里的山路曲折盘旋,此次黔北采访,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情”,贵州和上海之间那股越来越深的“山海情”。
在遵义脱贫攻坚战中,上海援黔干部始终战斗在第一线,践行“三年遵义人、一生遵义情”的庄严承诺。对于这些上海干部,遵义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上海援黔干部始终把自己当遵义人、说遵义话、做遵义事,用心血培育的友谊之花在遵沪两地扎根发芽。”
“三年来,我们行进在黔北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奋战在这片苍茫的大山中,耕植在这片绿色的大地上。在遵义,我们度过了工作经历中最美好的时光,收获了人生旅途中最难忘的记忆。”上海第二批援黔干部联络组组长,遵义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忠兴动情地说。
那夜,水流奔涌而出,他一夜未眠
在务川县的高山地区,上海援黔干部做了件“破天荒”的大事。
背上道道红色的血痕和伤疤,曾是恶劣的自然条件留给村民付尚强的痛苦记忆。他生活的上坝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工程性缺水矛盾突出。长期以来,沉甸甸的背桶与他朝夕相伴。他说:“我们是看得见水,吃不上水。几天不下雨,我就得去远处背水。天还没亮就去排队,水灌得很慢,一来一回大半天时间就过去了。”
援黔干部钟争光、张匀初入务川便下乡调研,他们发现缺水是制约当地脱贫攻坚最主要的原因。
村里人不是没想过办法,用电、用油作为能源进行提水,让水往高处流,需要建多个分级提泵,后续使用和维护成本较高;用光伏作为能源来提水,黔北又偏偏经常见不到太阳。
这道世代难题就这么无解吗?
他俩把目光放到了“娘家”,了解到上海有一家专注于通过自然落差势能动能转化、利用高压空气向高海拔处提水的企业。“有水”“有落差”,务川也具备这两个条件,为什么不试试看呢?
“我们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专业团队对此进行了周密的研判。”钟争光说,对自然能提水这个新事物,务川县首先在施工难度较小的小坪村展开试点。钟争光有时要沿着六七十度的陡坡上高山、下河谷,冒着生命危险寻找水源。
去年3月25日凌晨2时18分,那是钟争光有生以来最激动的时刻之一。当看见白花花的水流从管道中喷涌而出,他的泪水再也止不住,整夜无眠。
不久后,付尚强也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当他见到钟争光和张匀,激动地拉起两人的手连声道谢。他终于可以和背桶挥手再见了。
务川到处流传着“争光水、匀万家”的故事,而隔壁的道真县,则拥有“卖菜书记”的美谈。援黔干部周灵赴遵义前从未接触过蔬菜产销,但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他就运用学到的先进经验,在道真广泛实施“农超对接”,帮助道真对外销售蔬菜千余吨,带动贫困农民增收数百万元。
此外,习水黔北麻羊全产业链发展、赤水宝之源水业帮扶等项目,也广受好评。
为何在遵义决战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上海干部能得到如此多的赞扬?“我觉得,是他们抓住了贫困户的心去做工作。”和援黔干部陈凯一起共事的凤冈县干部游绍英告诉记者,“陈凯指导我们‘扶贫要抓重点,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他用脚步丈量扶贫路,跑遍乡村,与贫困户‘打到一起’,工作有紧迫感。”
“脱贫攻坚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此次采访中,正安是遵义唯一未摘帽的贫困县。
“这会给您的工作增添哪些压力?”当记者把问题抛给援黔干部李国文时,他首先透露了一个好消息:“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县今年将实现脱贫摘帽。正安如果今年脱贫,将意味着遵义提前脱贫,同时也意味着贵州省第一个深度贫困县提前脱贫。”
李国文接着说:“工作中,自己的身心始终绷得紧紧的,处于一种‘战斗状态’;但我深切体会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上海扶贫重心积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正安是上海对口帮扶遵义投入资金最多的一个县,上海和遵义各界都对正安的脱贫翘首以盼。”
在正安县瑞濠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中,上海书写了漂亮的答卷——将帮扶资金、项目和社会力量向安置点公共服务功能倾斜,做好学校、卫生院和儿童福利院等配套建设。积极推动搬迁群众在城镇获得均等的生存发展机会。
目前,安置点内的幼儿园、初中、高中以及职校,都与上海各级学校进行了结对。
“幼儿园的硬件条件、教学水平毋庸置疑。最让我惊喜的是,女儿的素质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她像城市孩子一样讲文明、懂礼貌。时常有上海的老师带来先进的理念。孩子现在不乱扔垃圾,还知道垃圾分类。”安置点居民任廷风说。
她对上海充满感激:“如果住在山上,老人去镇上看病路上就要花40分钟时间,孩子去镇上上幼儿园还要租房。现在家门口就能看病、上学。我学了物业管理,白天还能在家门口工作赚钱。”
对于愿意外出谋生的劳动力,沪遵共同打造“劳务直通车”,打通就业服务体系两端“最后一公里”。在汇川区的一个工作站,记者在大屏幕上看到职业技能培训班的实时直播。眼前的这批学员,将在不久后前往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深造。“如果不参加培训,这些大多只有初中以下学历的学员只能打零工。当他们有了一技之长后,就意味着每个人数千元的培训补贴今后可以撬动起数万元的年收入。他们将来从上海返回遵义后,有望成为遵义造船业未来的希望。”援黔干部、遵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朱小林说。
“我们在山海间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桥。”李忠兴说,三年援黔路,只是一个逗号,不是句号,援黔干部将全力以赴助推遵义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人物小传
上海第二批援黔干部联络组共21人,平均年龄41岁,2016年7月赴遵义。三年来,上海投入财政援助资金8.5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531个,有力助推对口帮扶7县市减贫摘帽、21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0.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联络组获评2018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连续三年获遵义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多位援黔干部获得表彰,其中,周灵获2019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作者:赵征南 通讯员 张军
编辑:陈晨
责任编辑:叶志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