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文物“安家”上海,为丝路研究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
又一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文物“安家”上海。昨天,45件19至20世纪的中国古代艺毯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馆,有效补充了该馆的藏品数量和细分种类,也为丝绸之路艺术、历史和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据悉,这些艺毯来自已故德国收藏家马丁·波斯特博士的捐赠。马丁·波斯特出生于德国贝尔格,曾参与中德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创立与建设过程,并担任大众集团亚太地区总裁。1997年,因其卓越的工作成绩和对中德交流所作的贡献而荣获“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他也是一名艺术史学家,一生热爱地毯艺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便开始收藏中国地毯,并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安纳托利亚地毯的收藏与研究。2014年,他将主要收藏集结为《收藏之美: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地毯和壁毯》一书,其中部分精品于2016年在柏林展出。此次展览之后,次年便萌生将其重要的中国地毯收藏捐赠给上海的想法。
波斯特于2017年9月去世,据其家属卡特里娜·波斯特介绍,作为上海市荣誉市民,波斯特在遗嘱中作出将上述藏品无偿捐给上海博物馆的决定。2018年5月,在中国驻德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平的陪同下,上海博物馆专家团队赶赴柏林与波斯特家人商洽捐赠事宜,最终妥善完成了他的遗愿。
这些艺毯是波斯特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中国收集所得,产地主要为宁夏和西藏,另有少数来自内蒙古等地,均为19至20世纪的织品。经过国内多位地毯专家的鉴定,这批艺毯种类多样,有卡垫(坐垫毯)、马鞍毯、坐禅毯、靠背垫毯、抱柱毯和闶毯等,风格、题材多元。其中的藏毯和蒙古地毯品相尤好,属于珍贵品,它们由波斯特亲自前往当地挑选,凝蓄着其对中国地毯的珍视。
这是自2017年接受李汝宽家族捐赠地毯之后,上海博物馆入藏的又一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重要文物。值得一提,通过对这些实物藏品和馆藏明墓出土地毯的比对研究,该馆工作人员发现,明代早中期,上海地区已有成熟的栽绒毯业,并享誉全国。这证实了明代文献中有关栽绒毯工艺沿丝绸之路传入上海地区并落地生根的记载。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该馆近年来一直重视“一带一路”相关文物的入藏,随着专业人员对地毯工艺与艺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承载着丰厚历史、艺术、文化内涵的工艺珍品将以灿烂夺目的姿态展示在公众面前。届时,人们将从各类展览和研究出版物中,窥见古代丝绸之路上各民族往来交流的兴隆昌盛。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邵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