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打造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主席访美前瞻

2015-09-21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张松

9月22日至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自2013年习主席访美并与奥巴马总统举行安纳伯格庄园会以来,中美关系在深度合作与局部摩擦之中前进。如何经营好中美关系这一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增强战略互信,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框架,解决双边关系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是此次习奥会的任务。多位美国专家认为,习主席此访的意义堪比1979年邓小平同志的美国之行。

中美关系近年来发生结构性变化

2012年,习近平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理念。2013年习奥“庄园会”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逐渐清晰,即“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不过去年以来,华盛顿有一种说法,称美国政府不认可新型大国关系,正式场合极少提及。美方认为中方对“核心利益”定义模糊,未来可能将其内涵不断扩大,导致美方在双边关系上陷入被动;鹰派人士认为新型大国关系等于承认“中美共治”,会动摇美全球霸权。

稍有国际关系常识的人都知道,现代国际秩序起源于17世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其时,多国参与的三十年战争使欧洲大陆遭到重创。该和约确定的主权独立平等、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一直沿用至今。20世纪50年代,中印等确立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精神并无二致。记者认为,“新型大国关系”则是对上述原则的继承和发展。实际上,奥巴马及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著名战略家基辛格博士等都表态支持新型大国关系。

冷战结束至今,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一些美国专家公开宣称美国必须维护“全球霸主”地位。比如米尔斯海默就认为,美国的霸权是全球和平的保证,因此是“善意的霸权”。以此为基础,近两年美国学界许多人相信“修昔底德陷阱”,即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竞争难免以战争收场,而中国和美国就是这一陷阱的下一对“冤家”。

不过,虽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相当于美国的70%,按一些人的估计可能在2030年超过美国,但大部分人很清楚,中国在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离美国还很远。即便如此,向来“居安思危”的美国人似乎危机感很强。2010年,美国政府正式出台“亚太再平衡”计划,强调要将全球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一个标志性的提法是,美国海、空军军力的60%要在2020年前部署到亚太。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兰普顿今年5月提出的“拐点论”体现了美战略界对两国关系的担忧。兰普顿认为,本次习奥会必须解决当前急迫问题,建设目标一致的建设性关系,否则中美关系有继续下行的风险。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达巍则认为,美未来对华政策有从接触为主走向以制衡为主的可能,从而使中美关系走向“新冷战”的危险。不过也有不少专家持不同意见。比如布鲁金斯学会的贝德就表示,东亚和平得益于亚太地区发挥最重要作用的中美两个大国的和谐共处。这种和谐局面在上世纪70年代由尼克松与基辛格促成,并得到中美共同维护。贝德称,把目前世界上最稳定有序、经济上富有活力的区域变成另一个是非冲突之地不符合美国利益。卡内基和平基金会专家史文表示,美国应承认中国崛起,并改变称霸太平洋的理念,接受与中国在亚太地区平等相待。兰普顿本人也表示,中美两国实力在过去50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存国际机制也应当做出相应调整以“容纳中国的崛起”,美国需要通过一种平顺、合作的方式在现有国际体系内向中国让渡更大空间。

中美关系有挑战更有机遇

其实,正是基于中美关系近年来发生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更严峻挑战,新一届中国领导班子才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世界将出现中美两个非敌非友的大国共存的局面,这是过去一个世纪没有出现过的情形。20世纪后半期的美苏对峙与今天的中美关系完全不同。当时的苏联与美国几乎没有贸易关系,也基本游离在美国建立的国际秩序之外。而美国政府也承认的是,中国是现代国际秩序的积极参与者,中美经济、人文和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很深。正是由于上述挑战,中美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型大国关系才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针对美方对中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疑虑,中方这两年来也不断对这一理念做出新的阐述。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与奥巴马总统的会谈中就推进“新型大国关系”提出六个重点方向,包括加强高层沟通和交往,增进战略互信;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在亚太地区开展包容协作;共同应对各种地区和全球性挑战。应该说,中国是抱着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与美国打交道。美国未来愿不愿提“新型大国关系”这个名词并不重要,但中美必须存异求同、和谐共处却是不二选择。

实际上,除了一些媒体炒作的分歧之外,中美两国近年来继续在双边关系的一些核心问题上不断取得重要成果。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127项双边交流机制持续取得成果;中美经贸额已达5550亿美元,两国正就影响深远的《双边投资协议》(BIT)进行谈判;去年底两国军方达成两项谅解备忘录;两国还就原本分歧巨大的气候变化问题达成重要共识;此外,中美还在伊核、朝核问题上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打造新型大国关系的里程碑

近期,位于夏威夷的美国东西方中心举行了“战略层面的中美关系”研讨会,讨论习主席访美及未来中美双方如何化解矛盾,实现双赢。参加会议的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基地执行副主任王栋介绍说,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对中美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只要双方平等相待,相向而行,就可以找到解决方案。

在美方最关切的网络领域,与会专家建议构建两大合作机制,解决网络空间安全问题:一是在政府层面组建联合研究组,共同界定网络攻击的定义,规范网络空间行为准则;二是在技术层面组建联合工作组,共同采取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信息通信设施及供应链安全;三是在学术层面加强联合攻关,积极探索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有效途径。

在海洋问题上,会议认为这是两国能否突破“修昔底德陷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美方学者建议:一是深化中美海事机构的常态化合作,加强两国海警的海上执法合作;二是构建两国海军联演联训机制以及在印度洋和亚丁湾的联合护航机制,提升双方交流与合作水平;三是完善危机管控机制,借助双边和多边平台,签署有约束力的海上行为准则,避免危机升级失控。

除此之外,美国还应当放弃一些零和作法。比如美国对中国牵头的亚投行(AIIB)心存不满,背后动作频频众所周知,其结果是包括英国等美盟国在内的57国宣布加入,就连美前财政部长保尔森都批评奥巴马政府应该加入亚投行。比如美国正在进行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并未邀请中国参加,令人质疑在太平洋地区构建的贸易机制将中国排除在外究竟有何动机?再比如,奥巴马政府2010年推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表示要将60%的海空军力转移到太平洋地区,其针对中国的用意不言自明。记者认为,未来中美两国上述重大国际机制建设都应力争对方的参加,或者推动这些机制相互对接而不是渐行渐远甚至走向对抗。

相对争议极大的国内政策,外交政策被视为奥巴马总统的“亮点”。先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再推美古关系正常化和伊核全面协定签署,奥巴马显然扭转了小布什任内美国外交四面树敌的牛仔作风。奥巴马多次表示欢迎中国崛起,强调一个强大的中国有利于世界和平和美国利益。习近平主席也表示,“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人们希望,习主席与奥巴马此次会晤,应成为双方携手共进,打造“新型大国关系”这一中美关系“新常态”的里程碑。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