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格教授用一词之差来解释她的研究与传统心理学之间的差异: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而她研究的是“可能是什么”。
她将自己的研究称为“可能性心理学”,不是描述普遍的真相,而是寻找个别的可能性。
朗格教授热爱网球。年轻的时候,她摔断了脚踝,医生说她从此会瘸腿,再也不能打网球了。但现在她双腿健康,仍然在打网球。30多年“可能性心理学”的实践,使这位心理学家将身体和心灵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度过了一段非凡的岁月。
她觉得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她不敢尝试的。当别人告诉她“不”的时候,她一定会反问一句“为什么不?”
▲如果你是一个懂得专注力的人,年龄从来不是问题。
无论你20岁,30岁,或者60岁,你都是在体验当下。
什么是专注力
“可能性心理学”的第一个假设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或者能变成什么,一切皆有可能。
但人是习惯的动物。我们如此容易被僵硬的世界观、惯例、偏见或者刻板印象所麻痹,我们的很多行为往往是先入为主、不假思索,或者想当然的结果,而没有经过任何思考或者认知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其实,我们并不知道。
朗格教授做过一个“复印机”实验:几个人在排队复印东西,实验者问前面的人能不能让他先复印。只要这个实验者给出了理由,人们通常都允许他插队。有趣的是,这个理由本身是否合理却并不重要。无论你说“对不起,我赶时间”,或者“对不起,我想复印文件”,人们的反应是一样的。
“并不是他们没听见你说什么。”朗格教授说,“而是他们根本没意识到你说了什么。”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行为都是像复印机实验里的那种“自动”状态下做出的。所以,我们需要时不时地停下脚步,思考一下我们正在做什么,在某个情境下是怎么反应的,为什么会这样的反应?还有没有别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的“专注力”。在她的学术生涯中,这是一个核心概念。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专注力”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实践——留意新事物,积极寻找差异。无论是关于你自己的,还是关于周边环境的,无论这个新事物看上去很傻,或是很聪明,只要它是新的,是不一样的,就会将你置于“当下”的状态,让你对人和环境重新敏感起来,向新的可能性敞开,形成新的视角。而那些我们多年来称之为“智慧”的东西也会变得可疑起来。
▲一旦我们看清自己是如何自我束缚在文化、范畴、语言和思维模式的陷阱里,就会发现,人生中我们可以控制的部分,包括健康和快乐,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为了适于生存,我们的脑海里保存了无数的规则与分类,以快速有效地指导当下的行为。这也是文化对人的教化功能——通过传达“绝对”的概念,我们的文化得以代代相传。这无疑带来了稳定,但也让我们付出代价。因为很多时候,情境已经变化了,我们还一如既往地坚持着那些规则和分类,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
从这个角度而言,“专注力”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它并不意味着否定,而是存疑和追问,从传统、权威、成见、惯例、约定俗成中,收复自己的头脑,对塞给自己的信条问一句,“真的吗?”“为什么?”“万一呢?”
朗格教授认为传统医学的问题也在于此。医学是一种不完美的科学,它能提供的只是概率,一种抽象的数学概念,但到了病人那里,却经常被作为唯一的正确答案接受下来。事实上,任何一种疾病,一旦落到个人身上,每个人都有他的特殊性,没有一个人是概率,没有一个人是“大多数”。
“我并不反对传统医学。”她解答道,“我只是反对对医学测试和医生的无条件信任与依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无意识状态——我们太容易接受一种疾病的标签了,比如癌症、抑郁症等。”
“现代人应该对‘不确定性’有更健康的尊重。”她说,“‘不确定性’才是现实世界的本质状态。现实从来不是静止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的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一旦我们看清自己是如何自我束缚在文化、范畴、语言和思维模式的陷阱里,就会发现,人生中我们可以控制的部分,包括健康和快乐,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作者:陈赛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