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万“大众在线评审” 捉出200个天猫“山寨货”

2015-09-23信息快讯网

据阿里巴巴9月2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首批参与的23万“大众评审”的“火眼金睛”之下,在线甄别出的这200个“山寨货”已被全部“干掉”。 阿里相关负责人称,为保证正品行货和消费者购物体验,以“大数据+大众评审”为核心的全新“组合拳”已跑通流程,这套有望保证知名品牌知识产权的新机制将常态化,很快将覆盖天猫平台上的各个类目和全部品牌。

所谓“山寨货”,是指那些在商标、外观设计等方面,与较高知名度品牌商品十分接近的商品,它们既极有可能涉及商标侵权、外观设计侵权,也有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对我们来说,不论是山寨商标或者山寨商品,都是需要打击的对象”,阿里品控负责人透露:“日常抽检发现,大部分’山寨货’都带有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并且退款率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据介绍,目前天猫上的“防山寨”新流程是这样的:一方面大数据会对天猫品牌库做日常的对接和扫描,通过比对商标(商品)的文字、图像,筛选出具有一定混淆度的商标(商品),这些被筛选出来的数据会组成“山寨预警模型”,而且该模型还会根据网购大数据输出的结果不断优化,反过来验证数据的精准性。另一方面,就像此次被捉出的近200个涉嫌山寨品牌,同时还没逃得过首批参与的23万大众评审员的“火眼金睛”,经大数据筛选后,平均每个需要至少被推送给800~1000名“大众评审员”做在线判断。而对大众评审员来说,他(她)们的任务就是通过观察商标(商品)的外观、形状等方面,对“是否会产生混淆”这个问题做出“是”或“否”的选择。如果有超过一定比例的评审员认为该商标(商品)对其产生了混淆,天猫即会启动一系列治理机制,比如:该商标所属的旗舰店不再续签,相关商品删除;未来,还会考虑通过限制贷款、限制活动等手段对山寨商品做不同程度的处理。

实际上,像“傍大牌”这种山寨行为,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品牌方或权利人一般需提供专业市场调查公司出具的市场调查报告作为证据,以线下搜集大量消费者的看法来证明消费者构成了混淆;但是该方法费时费力,还会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天猫此次试水的“大数据+大众评审团”的模式,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首次大规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大批量消费者意见,对传统法律难题的一次尝试性解决。通过这个流程,在这个中国最大的B2C网购平台上,最终明确会筛选出一批对正常消费会造成混淆的需要重点治理的商标(商品),让“高仿”露出真面目。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