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减负”,打造平整坚实美观道路
去年以来,上海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取得了平均减杆率68%的好成绩。这一看似小切口的城市治理项目又衍生出一个关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大议题——市政设施是否可以再减量,管理是否可以再统筹?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今天发布并实施全国首个《市政道路建设及整治工程全要素技术规定》,为所有“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市政设施提供翔实的建设设计指南,创新性提出“做减法、全要素、一体化”原则。市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主任袁文平介绍,市住建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计划,在长宁、静安、徐汇、黄浦、浦东5区选取至少两条重要道路作为试点,推进全要素提升,形成示范。
市政管理“三多”让道路负重累累
城市精细化管理是边实践边探索的过程。市住建委在推进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中,清空了城市“蜘蛛网”,也发现了诸多不足。城市道路就像一个负重累累的老人:地上,架空线乱飞、高杆林立、道路两侧各式箱体杂而无序,设施损坏频繁,既影响街道景观,也带来一定安全隐患;地面,人行道铺装、盲道设置等高低不平、式样杂乱;地下,管线敷设统筹不足,系统建设标准不够明确。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市政管理问题皆因“三多”而起: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管理部门多、权属单位多、管理标准多。市住建委以此破题,推动城市管理从各自为政,到整合、系统、集成;从只强调功能,到功能与品质并重、安全与舒适并重、形态与环境协调。
《市政道路建设及整治工程全要素技术规定》应运而生,烘托“做减法、全要素、一体化”原则,贯穿运用于市政道路建设及整治工程设计、建设养护与运营管理全流程:“做减法”,是指多通道合一及多井合一、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全要素”,包括规划、设计、建设、养护、运营、管理的全要素,以及涵盖地下、地面、立面等全要素;“一体化”指设施一体化以及街区氛围和景观的协调一致。
街头垃圾箱要减量、井盖要隐形
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触发了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向纵深发展。结合技术规定的要求,上海将把这项工作再度发挥到极致——能合则合、能小则小,合理布置地下空间。上海市政总院高级工程师曹黎明介绍,综合杆及综合箱的建设和建成后的养护管理是一项覆盖建设和运营阶段的长期工作,上海街头林林总总的箱体已被压缩整合为三大类——综合箱、电力箱、光交箱,不仅仓室独立,且每个用户空间均有独立的供电及网络设备,互不干扰。设备以进场所、进绿化、隐蔽化、设施带的优先次序,在街头隐形。
曹黎明解释,全要素技术规定的落实,是结合上海城市街道实际情况对城市家具作出的更细致的设计建议。其中,为配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全要素技术规定重新提出了道路废物箱设置建议,比如废物箱应放置在设施带内,中心距人行道路边缘0.45米;公交站台、过街横道线进出口应设置废物箱,与综合杆相距至少1米等等。这些细致入微的提法,均是城市精细化设计的体现。
全要素技术规定还结合国家、行业及地方规范标准,针对路面结构、交通标线设置、公交车停靠站、路缘石、禁止停车线等近十项内容的技术标准进行梳理,为上海打造平整、坚实、美观的街道路面提供可循之道。
作者:史博臻
编辑:陈晨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