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市场空白,出版人扩大海外“朋友圈”讲好中国故事

2019-08-26信息快讯网

捕捉市场空白,出版人扩大海外“朋友圈”讲好中国故事-信息快讯网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版权交易市场,如何以出版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期5天的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昨天闭幕,为海内外出版商搭建了国际交流平台,也成为观察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绝佳窗口。据现场初步统计,本届图博会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5996项,同比增长5.6%。其中,达成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意向和协议3840项,同比增长6.37%,达成引进意向和协议2156项,同比增长4.26%,引进输出比为1:1.78。

一批图书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注重传播规律,力求落地效果的最大化。其中,备受关注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系列”,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英国劳特里奇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第一辑中文版涵盖沈从文、巴金、贾平凹、莫言、余华等五位作家的研究综述、作品研究以及思想研究,英文版将在明年出齐,并面向全球推广发行。

捕捉市场空白,出版人扩大海外“朋友圈”讲好中国故事-信息快讯网

“以往海外对中国文学的认知,多是来自小说文本本身——有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故事、结局是什么等等,但对渐渐熟悉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学者而言,这是不够的。”丛书总主编、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说,他们有阅读作品背后艺术审美、小说美学评述的诉求,而这套丛书就是希望能帮助汉学专家更为清晰地了解中国批评界对这些作家的看法与评价,为其增加一重不可或缺的“内部”视角。“如此‘内外兼修’,才能使相关研究更为立体多面,也才能够使中国读者与世界各国读者通过这样一种高层次的学术交流,获得感情上的双向沟通。”

以丛书中《全球视野下的余华》一书为例,读者既能一窥陈思和、郜元宝、陈晓明对《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小说的解读,也可一睹美国王德威、丹麦魏安娜、法国何碧玉等西方汉学家赏析余华艺术风格的前沿成果。书中还编排了多篇余华剖析写作心路的创作谈和讲座实录,血肉饱满的作家形象从书中“走”向大众,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学摆脱了“猎奇”式的情节抓取,而是藉由批评家的“庖丁解牛”深化对作品背后文化背景与思想价值的深度理解。

丛书采取“指南”这一国际学术界通行的出版形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李芳告诉记者,“指南”是英文Companion的翻译,指研究了解某一重要人物作品和思想的入门书。“西方几乎每个大型学术出版商都有各学科、各人物的指南数百种,比如莎士比亚、康德等,但之前没有出版过中国著名文学家的研究指南,更没有推出过类似丛书。”沪上出版人不仅敏锐捕捉到了海外市场空白点,也积极推动图书进入全球主流销售发行渠道。

BIBF期间发布的国际首份《外文图书引证报告(2019)》显示,文学领域全球近三年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十本书中,有六本是劳特里奇出版的,可见其影响力之大。“选择对了海外出版方,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捕捉市场空白,出版人扩大海外“朋友圈”讲好中国故事-信息快讯网

除了填补国际出版市场空白,不少出版人也在思考: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精神和全球思维,引发当代受众的情感共鸣?当世界的目光更多聚焦中国,中国话语体系能否更好地与世界沟通交流,中国故事的表达接受度,显得尤为关键。

“过去,中国读者学英语更多是为了应试和体验西方文化;如今随着中国登上全球舞台,用英语讲故事,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西方世界,更是参与全球对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中国好故事”丛书分16册,含75个故事、100集音频,由贴近小读者兴趣的成语、传说、远古故事三大类构成,主编梅琳达·莉莉·汤普森在书中谈到,丛书组建了一支国际化专业团队,保证中英双语的纯正地道,依托蓝思阅读框架,进阶式打开瑰丽的中国古代传说世界,也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去讲述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用全球思维吸引更多海外读者。

对于为什么要用英语讲述中国传统故事这一问题,资深教育媒体人吴慧雯提出“文化源代码”观点。在她看来,无论是中国故事还是外国故事,从本源上往往讲的是相通的道理。比如英语“friendship”,中文有“千里送鹅毛”,这个简短的成语中,包含中国的历史、友谊观念,以及中国人怎样立身,本质上也是思考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她提出,“跨文化理解力”是中国孩子走向世界的必备能力之一,其本质是能够在全球化环境中找到自己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这些源代码,正隐藏在成语故事及传统文化中。

以丛书中有关节日的图书为例,书中故事没有简单罗列春节、中秋、重阳等中国习俗知识,而是尽量把节日来源和当代过节习俗相结合,“比如端午、清明节等传说的原生故事,考虑到过于成人化,而丛书目标读者主要是青少年,编辑就将节日进行一定改写,与当下学习生活图景更多联系起来。”丛书编辑举例,丛书中《牛郎织女》故事选择从寂寞天宫里的织女而不是传统牛郎的视角讲述故事,“今天的社会更鼓励关注女性地位和角色的变迁,我们希望这不再是备受兄嫂欺负的穷小子遇上‘白富美’的刻板套路,而是侧重女性如何抛弃世俗陈规、追求自己渴望生活的独立宣言。”

捕捉市场空白,出版人扩大海外“朋友圈”讲好中国故事-信息快讯网

为推进中外出版交流取得实效,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维护文明多样性,BIBF期间的2019国际出版企业高层论坛上,亚洲文明合作出版倡议提出,包括开展互推互译工程,加强机构间相互交流,定期进行版权信息共享,促进版权流通;举办亚洲文明国际论坛,凝聚亚洲文明相关学者,推动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推进学术发展与成果的写作;对话西方文明,弘扬亚洲文明,整合亚洲文明成果,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增进理解,促进共鉴,扩大亚洲文明的世界影响。

业界认为,在文明对话的高度上,通过经典的翻译出版传播,推动文明对话,出版业的价值得到了充分彰显,出版人的使命尤其重要。东方出版中信副总编辑刘佩英谈到,出版是人类文明的浇灌机和播种者,是不同文明借以交流和传播的重要手段。“进入近现代以来,曾经为人类精神文明奠基和多样化做出卓越贡献的亚洲文明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希望更多出版机构加入进来,推广传播亚洲文明,丰富人类精神生活。”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74年前,他在英国讲“中国故事”
从上海书展出发,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抵达读者
讲好中国故事,在多语种写作中提升国际理解力!中德两国学生携手完成的新作亮相今年上海书展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战上海》获“五个一”特别奖!出版方代表王为松:让更多中国故事“刷屏”
【中国稳健前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创造奇迹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沪府令19号)
临港新区与深圳示范区同时发力,中国深层次开放新格局一路向前
预计2021年建成!全国首座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落地上海杨浦
2019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双十佳”评选结果出炉!
奥巴马转行拍电影,居然讲的是中国老板经营的美国工厂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单行本出版
​实体书店如何“突出重围”?揭秘酒店、零售和出版如何三重跨界
首批临港新片区营业执照诞生背后有故事!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 | 梦想起航的地方
25岁主人死于癌症,15分钟后斗牛犬竟随之离去,忠犬故事看哭无数网友
以文学为载体再现江南在历史流变中的诗意底蕴——”江南文化“丛书出版
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创办30周年暨“高山流水”文丛出版座谈会召开
每天都看红绿灯倒计时,你知道装置背后藏着工匠故事吗?
上海这个老字号品牌了不得,下个月亮相纽约时装周
龙真的存在过吗?为什么那么多古人曾经亲眼目击过龙?
中国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引渡条约》
中国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引渡条约》
中国残疾人励志电影《盲舞》首映 入围第七届温哥华华语电影节
关注残疾预防 中国残联、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怀孕日记》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各地各部门对重度残疾人等最困难群体实施精准帮扶
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全覆盖”,其中这些革命传统故事你都知道吗?
“我看哭了!”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文化自信,上海音乐厅两部原创作品走出去收获满满
“她有效地恢复了我们最直接、最凶暴的一些身体感受”,文学女巫安吉拉·卡特的重口味之作出版
初心不改,风雨兼程,六名医卫人讲述“与祖国共奋进”的医路故事
诺奖得主诺德豪斯代表作《气候赌场》中文版出版,它是《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理论依据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黄金瞳》获首尔国际电视节最高奖项:用中国故事输出传统文化
中国作家讲中国故事,书写壮丽70年“高光时刻”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