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高地建设的上海策略,大咖们这样说……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人类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对科技、产业和社会变革的巨大潜力,越来越获得全球广泛认同,被视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当前国际竞争新焦点。当下,上海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优先战略选择,要加快建设人工智能的上海高地。在近日举行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西岸会场“汇言”论坛上,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汇聚一堂,共同为“人工智能高地建设的上海策略”建言献策。
思想交汇及研讨中,嘉宾们口中“三大地基”渐趋清晰——战略、安全、教育。夯实三大地基,让人工智能(AI)充分赋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在AI全生命周期内建立各种战略示范
近一年里,上海相继发布了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和“AI@上海”行动计划,制定了一系列行动措施,得到了广泛认同和响应,也展示出良好发展前景。
上海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徐建民在发言中,依据市政协着手的一项人工智能专题调研,直言当下人工智能发展尚存在的一些“短板”。
创新策源方面,存在主体联动不足、重“用”轻“核”、创新扶持政策精准度不高;应用示范方面,存在行业接受度不足、人工智能与业务深度融合有限;制度供给方面,政策创新力度不够、政策制定针对性不足,尚缺乏领域细分;人才集聚方面,竞争压力加大、结构尚不均衡。
据此,他提出对策建议:立足长远,加强顶层路线设计,搭建联合攻关平台,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构建产学研用闭环生态;保持优势,深挖行业应用潜能,协调行业数据开放,加强场景供需对接,推动行业应用集聚联动,带动产业上下游成长;优化环境,完善政策制度供给,加强金融支撑作用,推进融合创新载体建设,完善法制监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引导,加强学科基础教育,引进、培育青年卓越人才,培养复合专业人才,集聚行业高端人才。
对于这份调研和建议,中科院院士、上海华科智谷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何积丰表示认同。他说:“我们要建立可应用的人工智能战略,实现全方位的战略变革,强化在人工智能的全生命周期内建立各种战略示范”。他说,上海这样一个大城市,要在人工智能推广上走在前列,一方面要紧抓基础研究,还应尽快从宏观布局把各项网联的基础设施做好,比如让AI技术跟5G技术充分结合。
扎牢AI时代的安全篱笆
到2019年底,上海全市将建成1.5万个5G基站,这个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翘楚。5G投入使用后,会与人工智能相互赋能。一方面,人们对网络存在的感觉将“越来越弱”,因为,云网合一的网络将如空气般无处不在,随手可得,即联即用,按需奉陪;另一方面,伴随着AI技术的进步,各种AI应用也将越来越丰富,更贴近生活。然而,这也让众多嘉宾关注起有关于AI应用的安全问题,“篱笆”究竟该怎么织?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谈剑锋提到了最近很热火的一些AI应用及分享的APP。他说人工智能带来的一个关键词就是“便捷”,但便捷和安全无法划等号,甚至于某些情况下,便捷性越高越容易存在安全的风险。“人工智能一定是基于大数据的,而大数据一定会涉及个人隐私保护。所以,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如何同步更新隐私保护制度,这是当下需要研究的课题。他列举了“刷脸支付”的问题,这涉及到人类的生物特征数据——密码丢了可以重置,U盾丢了可以重领,但是人体的生物特征数据是唯一性的,无法更改的,一旦被盗用或泄露,其带来的危害不可想象。
他建议,一方面政府要从顶层的制度设计出发扎好安全篱笆,监管部门对于数据的安全性要花大力气投入,每个使用个体也要有安全意识,要懂得什么地方该用,该怎么用。
对此,Aibee创始人兼CEO、原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表示赞同。他说,作为一家利用AI技术提供数据服务的第三方企业,数据安全处理及保护将是第一位的,建立高于行业标准的准则才是立身之道。“否则,你收集越多的数据,也就可能造成越糟糕的影响。”他建议,AI时代的安全地基,一定要打扎实,要从整个国家层面、政策层面、企业层面、社会层面多个方面一起合力解决。
普及AI教育打造最优生态
“当下,人工智能课程在校园的普及太难了!”培养出国内AI领域多名领军人才的著名导师、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俞勇在会上这样感叹。“应试教育下,很多学校的编程课是以兴趣课的形式嵌入的,刚开课时人气高涨,上着上着就剩几个学生了……”他强调,人工智能的思维比技术更重要。
建设人工智能高地,人才是最为重要的地基。
论坛上多位嘉宾提出:一方面,从孩子抓起,培养青少年广阔的视野和AI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性;同时,提升社会公众的AI素质,为打造AI高地形成人才蓄水池和包容的大环境。
“我们都开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了,可教学理念依然遵从原来的理工科分类方式。其实,人工智能课程是一门融合性很强的课,涉及计算机数据、社会伦理、社会学、神经学、网络安全学、心理学等学科。”
所以在俞勇的AI课上,他很少讲计算机,却常常讲天时地利人文,讲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等主题素材。“给孩子们讲课更是这样,要提供一个具体的场景,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不断尝试中选择最佳路径来解决问题。”
他强调,打造人工智能高地就要从理念、思维教育开始,“给孩子一张白纸,让他去发现世界、表达世界,甚至重构世界。”
AI软件企业UiPath大中华区总裁吴威常会遇到这样的“窘境”——当他们与客户接触时常会被问:你的机器人在哪儿?
这表明,大家对于AI机器人的理解常常还局限在一个机械臂或者类人的有型体。
吴威觉得,对AI的公众普及教育还远远不够。未来,需要把编程这件事简化到每个人都能理解、都能做。今年,UiPath已经与国内90多所高校签下了嵌入AI技术的交叉学科教育合作。吴威由此建议在上海设立有关人工智能教育的长期应用场景,包括教育、培训,“这样的生态建设意义更大”。
长期从事脑科学研究的上海市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也提出建议:脑科学所启发的人工智能称为类脑智能,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要抢抓先机,就要结合上海丰富教育资源,开展有引领作用的AI前沿基础教育。
作者:顾一琼
编辑:张懿
责任编辑:张懿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