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作为来自业界的特邀嘉宾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人民日报》调研时提出的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四全媒体”的阐述,是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前瞻性的指导,这也为中国新闻实务改革提供了真知灼见,此次高峰论坛的主旨明确,新闻实务的变革需要追寻时代的趋势、尊重实际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业务实践等方面创新前行。
裘新
作为深耕新闻传播实务教育四十余年,培养了众多名记者、名编辑的资深专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刘海贵教授则在致辞中提出:当天有近20家媒体,近40家高校参与此次论坛,是我国近年来难得的盛况。当前新闻实务学科发生了重大变革,其深度与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作为“记者摇篮”的复旦新闻学院,理应对这个变革做出回应。融媒体时代我们更应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新闻实务现在是、将来更是新闻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基石,优质内容的生产能力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功、看家本领。
刘海贵
首都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郭媛媛则认为我们要向时代发展学融合,在理解技术的基础上懂得不同端口对于内容的需求,但无论如何融合,新闻记者永远应该将人生梦、家国梦融合在一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兼党委书记张涛甫教授认为,作为新闻实务的教育者,明显感受到焦虑与压力,因为业界在技术的加持下加速度往前走,作为一个有90年历史的新闻学院,如何能得天下英才并育天下英才,为业界培养出最优秀的新闻人才,是我们的责任;《新闻大学》杂志社常务副主编朱春阳教授则提出,一个专业的教育如果不能使其从业者获得行业的尊重,这样的专业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在融媒体时代,召开这次论坛,很有意义,因为当下的新闻实务需要一个新的知识地图。
在随后的主题发言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原《南风窗》社长窦锋昌针对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实务的变与不变,提出自己从实践到理论的思考:平台在变,采访在变,新闻的呈现方式在变,但我们更应记住的是不变的一面,即基础的文字采写能力、对复杂社会的认知能力、守望社会的监督功能,则一直未变,在融媒体时代适度的理想主义追求依旧值得珍惜。
《南方周末》副主编朱强则以《南方周末》的内容付费工程为例,认为优质的内容生产能力为《南方周末》在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底气”,而内容付费工程也印证了他的说法,今年上半年《南方周末》的收入比去年同期收入增长了40%,而南方周末的APP装机量也达到1800万,具有优质内容生产基因的《南方周末》找到了符合自己的转型之路。
复旦大学出版社副编审章永宏则提出了“再造传媒”的概念,并以人民日报、芒果TV、字节跳动三家媒体为例,提出了不同的媒体性质决定了不同的融合之路,但信息技术呼唤“再造传媒”。
除了精彩的主题发言之外,论坛还组织了“融合时代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 “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融合时代的新现象新产品及商业模式”三场圆桌讨论,让新闻传播学界的各方专家和传媒业界的知名记者们同台研讨,产生了思想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
来自全国新闻传播学院、媒体单位从业者80多位与会者,均表示本次论坛将学界的前瞻性研究与反思和业界鲜活的实践与经验结合在一起,获得了启发与收获。
本次论坛作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成立9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充分体现了这所享有盛誉的名院,励精图治、立足当下、与时俱进,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钱亦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