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形象越来越亲民!从青铜器看中华民族龙图腾发展变化

2019-09-16信息快讯网

“龙”形象越来越亲民!从青铜器看中华民族龙图腾发展变化-信息快讯网

山西省南部临汾博物馆新近入藏一件铜蟠龙盘,疑为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文物。文物专家表示,这件铜蟠龙盘在纹饰上与陶寺龙盘、河南偃师二里头绿松石龙、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蟠龙盘一脉相承,为研究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从文物考古实证看,中华民族龙图腾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龙的形象越来越亲民化。”临汾博物馆馆长狄跟飞说。

据介绍,这件铜蟠龙盘是山西省闻喜县上郭村或绛县雎村西周墓地大型墓葬的随葬品,由临汾市公安部门打击文物犯罪专项治理中追缴而来。龙盘顶部外径31厘米,底部外径20.5厘米,高12.5厘米,龙身部分为鱼鳞纹,同山西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龙盘一脉相承,龙头为方面兽首,同夏朝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龙首相近,外部纹饰为夔龙纹,属晋国传统纹饰。

青铜器考古经验丰富的狄跟飞告诉记者,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蟠龙陶盘上,龙纹在盘的内壁和盘心,呈蜷曲状,头在外圈,身向内圈,尾在盘底中心,蛇躯、鳞身、方头,豆状圆目,张巨口,牙上下两排,长舌外伸,发掘者认为与鳄鱼接近。夏朝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为巨头、蜷尾,龙身起伏有致,色彩绚丽,龙身达64.5厘米之长。

狄跟飞说,到了商及西周时期,龙的形象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种无比狰狞,最有名的是山西石楼县桃花庄出土的商代晚期铜龙形觥,张开大嘴露出利齿,两角高耸恐怖慑人,就是鳄鱼的形象;一种十分温顺,比如商代晚期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蟠龙盘,其他殷墟墓葬中也有发现。而西周晚期河南陕县虢国墓地随葬铜蟠龙盘的龙头在盘心,身躯向外蟠卷,是龙游于水中的情形,既亲民又有美感。

春秋晚期山西省侯马市晋都新田铸铜作坊遗址出土的龙堪称多姿多彩。饕餮纹已日渐减少,且向亲民化发展,眼睛、爪牙、羽翼活灵活现。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上大量出现具象的龙饰纹,有81条“螭龙”相互缠绕的图案,更多的是没有爪牙而变化极多的小龙,即蟠螭纹。

“大到铜鼎、铜钟,小到车马饰件,这种龙饰几乎在春秋晚期所有铜器上都有分布。”狄跟飞说,同期的贵族墓葬和祭祀坑都出土过玉龙,形象十分可爱,这一时期的“龙”奠定了战国、秦汉龙的形象基础。

来源:新华网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新民快评 | 乱喷口水,有损形象
网络货运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加快推进道路货运行业高质量发展
亚洲协会名誉会长尼古拉斯·卜励德:中国变化很快,但我会尽力跟上节奏,毕竟我才83岁 | 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嘉宾观点
亚洲协会名誉会长尼古拉斯·卜励德:中国变化很快,但我会尽力跟上节奏,毕竟我才83岁 | 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嘉宾观点
樊纲:中国案例将对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嘉宾观点
​ 苏州河十八湾串起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快来普陀享受金秋文旅重磅盛宴!
想看遍建国70周年发展?来普陀市民生活实物展看看
最早记载“中国”的青铜器“何尊”是怎么流入废品收购站的?
文汇智库 | 上海如何打造邮轮经济发展“全国样板”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黄永玉
视频|三峡坝区现“神秘水怪”?专家分析头头是道,真相令人大跌眼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形象设计展》讲述新中国国家形象设计背后的故事
周武:跨越苏州河、跨越黄浦江——与上海发展有关的两次跨越、三次转型
总书记关心的百姓身边事丨留学生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逾八成选择回国发展——中国教育“引进来”“走出去”取得新成效
【国际锐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集聚
加速向自动化发展,这两大工业展今天在上海开幕
70年间长三角地区的百姓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戏小品创作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
习近平在郑州考察制造业企业发展和黄河生态保护
姚晨担任女性电影展形象大使,她这样理解“苏明玉”对男性的“温柔冒犯”
青铜器时期中国人的“电饭煲”:白敢畁盨
大宁剧院迎来“国家艺术基金小型剧剧目和作品汇演”,80元票价让精品艺术更亲民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