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力说《芸香草的味道》,借着新出版的《费孝通晚年谈话录》,谈了一则关于天一阁藏书使芸香辟蠹的掌故——
书中也谈到了参观宁波天一阁,参观完的转天费老还惦记着天一阁藏书避蠹所用的香草是不是广西所产,他命张冠生了解此事,而张先生首先查了《宁波市志》中的所载:“书夹芸草以除蠹鱼,橱安英石以避潮湿。”此两物我在天一阁内均有得见,但天一阁善本处主任饶国庆先生告诉我说,其实英石对吸湿完全没效果,他带我到天一阁内特地看了此石。而芸香草直到今天,天一阁仍在使用,其善本书库内放着大量的芸香草布包,此物是否能起到防虫的作用,亦有不同说法,但到达善本书库时,一开门,扑面而来者就是强烈的芸香草味道。以我对古书的偏爱,使得我对这种味道颇为熟悉,我觉得芸香草所营造出的香氛,已然是藏书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读书周报》2019年6月24日)
“多多积卷传司马,细细芸香辟蠹鱼。”(清人忻思行)芸香作为藏书防虫的特殊植物与药草,已经被神化和符号化了。然而,它到底是哪种香草?
为了解答费孝通的疑问,张冠生查阅《辞海》所说的“芸香草”——禾本科,又名香茅筋骨草,产自广西。不错,现在广西金秀县打出香茅草特产招牌,淘宝网上有卖。但古籍版本专家赵万里别有一说,他说天一阁辟蠹防虫的芸香草,是菊科之除虫菊。
从1930年起,二十六岁的赵万里少年得志,开始担任国立北平图书馆采访部中文采访组组长、善本部考订组组长、金石部馆员、编纂委员会委员,协助徐森玉(兼任采访部、善本部、金石部主任)工作。作为最高层级的访书和采购大员,他在1931年8月中旬,兴冲冲和郑振铎同行,专门探访天一阁。可因为范氏家族主事者不在吃了闭门羹:
在宁波勾留了一星期,天一阁去了两次……我们本想直奔阁上参观,因为范氏族长不在,无人负责招待而罢。后来请鄞县县长陈冠灵先生和小学校长范鹿其先生交涉,又因范氏族中主事者到乡下收租去了,一时不得回来,我们急于离甬,参观阁书之议遂无形搁置。(《重整范氏天一阁藏书记略》)
赵万里不罢休,1933年7月25日至31日,由蔡元培具函介绍,经鄞县县长陈冠灵接洽,获范氏家族允准,终于得以登天一阁观书,编辑阁书目录。“在此期间,所有监视我们的范氏族人的伙食费,都有我负责筹款担任。”赵万里说,“我们发现好几个柜子里都有蠹鱼,因此对于传统的保存阁书的秘诀,发生疑问。故老相传阁里的书全都夹着芸草,可以防蠹;柜子下镇着浮石,可以吸收水分。这完全是神话。其实天一阁所谓芸草,乃是白花除虫菊的别名,是一种菊科植物,早已失去了它的除虫的作用。浮石不知从郭外那个山里搬来的一种水成岩的碎块,并无什么吸收空中水分的能力。现在阁里的书,遭虫蛀的,数不在少。东边一个柜子里,装着六部不全的成化本《宋史》,没有一部不遭虫蛀。所以科学防蠹的工作,实是今后保存阁书最要的一着。”(刘波:《赵万里先生年谱长编》第136页。中华书局2018年8月第一版)
芸香究竟何物?传说从何而来?
古之《梦溪笔谈》卷三有“芸香辟蠹”一条:“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香草之类,大率多异名。所谓兰荪,荪,即今菖蒲是也。蕙,今零陵香是也。茝,今白芷是也。”沈括已经指出植物学上同名异物、一物多名的现象。
此七里香叶似豌豆,众说纷纭中,有说即报春花科的零陵香。不对!吴状元《植物名实图考》说芳草,芸和零陵香各自不同。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胡道静《梦溪笔谈校正》,为考证“芸香辟蠹”,逐一排列出十二条文献资料。第一,他举例《说郛》所收沈括《忘怀录》记“芸草”:“古人藏书,谓之芸香是也……南人谓之‘七里香’。江南极多。”第八,举例宋人王钦臣《王氏谈录》:“芸,香草也,旧说谓可食,今人皆不识。文丞相自秦亭得其种,分遗公(即钦臣之父王洙),岁种之。公家庭砌下,有草如苜蓿,摘之尤香。公曰:‘此乃牛芸,《尔雅》所谓,权,黄花者。’”胡道静就此作按语:芸香,芸香科芸香属,南部欧罗巴原产,多年生植物,茎高至三尺;叶复叶,互生;花黄绿色,开于夏日。此植物之全部皆香气甚盛。
开黄花,花黄绿色。此乃又名七里香之芸草特征。更进一步说,它长的样子,像豌豆,也像苜蓿。而苜蓿与豌豆的叶子,的确有些近似。
这就是了——最早,《说文解字》曰芸:“艸也,似目宿。从艸,云声。”
看看,不是禾本科的香茅草,不是菊科之白花除虫菊,不是报春花科的零陵香,都不是。因为它像苜蓿,即刻就提示了我,让我想起了大前年端阳时节的商洛之游——那天上午在贾平凹老家丹凤县城,古代的花戏楼,背倚青山临着昔日水码头、现在的县文化馆,它后门通着后街,“古龙驹寨”大牌坊之后,是一道漫上坡大街,人们正在赶集,卖各种各样东西。麦收农具以外,还有红薯秧、粽子叶、艾草、枇杷和黄杏。还有一种垛着的干草束,枯如豆秸模样,老妇人叫它香苜蓿。我问怎么用,曰磨碎了作调料,很香的。
我一两年都没有反应过来,但我记住这香苜蓿了。
隔年为访茶再去西藏,这次特地去了藏南。在云雾缭绕的墨脱县城的早市上,临江可以听到雅鲁藏布江湍急的水流声,当地人和云南、四川、陕西人聚集一起,卖土产和园蔬,竟然有卖扎耳根和香苜蓿的。扎耳根即鱼腥草是鲜的,和红薯秧有些相似。香苜蓿和丹凤县城里卖的一样。我则因为提前买到了一本科学普及出版社的彩图版《西藏野花》,按图索骥,其中有“毛果胡卢巴”一目——它的图与黄花草决明略似,藏语叫吉布察交,汉语为毛荚苜蓿。说明系豆科,胡卢巴属植物。分布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我国西藏东北部和西南部,另外,青海、云南、四川、陕西等也有分布。
接近我要寻找的目标了!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本草药名汇考》,程超寰和杜汉阳编著,第565条胡芦巴,记载其名出《嘉祐本草》,系豆科植物胡芦巴的种子。其异名又曰芸香草、芸香、香草、苦朵菜、苦草、香苜蓿。
对住了!都对住了!它也符合《现代汉语词典》释“芸香”:“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子羽状分裂,裂片长圆形,花黄色,结蒴果。全草有香气,可入药。”
胡卢(芦)巴。香苜蓿。芸香草。“细细芸香辟蠹鱼”——这才是《说文》和《梦溪笔谈》所言之芸香也。固然现代人有了科学的防虫防蛀手段,可美丽而诗意十足的 “芸香”传说,依旧味道十足,使我意犹未尽。
2019年7月8日,己亥农历六月六,古晒书节于甘草居
作者:何频
编辑:吴东昆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