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萦绕七十年,伴随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也滋养着这座城市里人们的心灵。
▲2011年书展现场,读者逛累了就找个地方坐下,拿出新书翻看起来。
▲2016年书展
▲2017年童书展现场,家长带着小朋友讲读绘本,亲子其乐融融。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5日新华书店临时第一门市部、第二门市部便开门营业,向读者供应进步书刊;11月1日,有“东亚第一大书店”之称的南京东路新华书店建店。上世纪50年代,流动书店、无人书店、里弄图书馆、缺书代办等创举为读书人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
▲2013年上海书展,小女孩一人坐在台阶上看着新买的书。
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一批中外优秀文学名著重新出版,甫一上柜,人们怀着一种饥渴、兴奋的心情涌向书店,排队争购,南京东路新华书店门口的长龙曲曲弯弯折向汉口路。为了追回失去的时间,书籍成了当时社会的一大需要,被喻为继“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后的“开门第八件事”。
▲2018年上海现场,小男孩在认真看书。
改革开放之后,图书出版事业日益繁荣,读书人的选择空间也越来越大。
▲2014年上海书展上小男孩和朋友们在看书展路线图。
1981年,“上海书市”率全国之先,为爱书人提供了一个汇集全国图书的平台,引领全民阅读潮流。
▲上世纪60年代,孩子们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里阅读书籍。报历史照片
▲上世纪60年代,孩子们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里阅读书籍。报历史照片
1982年,全国首家专业艺术书店在上海诞生。到1985年,上海街头已有旅游书店、工具书店等14家专业书店,造就了全国最早、范围最广的专业书店群。
▲1982年12月艺术书店开张
▲1982年12月艺术书店开张
1998年12月30日,1万余平方米、7个楼层的超大型书店上海书城开张。潮水般涌来的读者在门口排起长队,书城不得不发售门票以限制人流。二十多年来,上海书城一直是这座城市重要的文化地标。
▲1990年9月21日,马路书市在绍兴路举办。
▲1990年9月21日,马路书市在绍兴路举办。
▲1990年9月21日,马路书市在绍兴路举办。
2004年,“上海书展”这个名词首度出现,它发端于“沪版图书订货会”,由一个出版业内交易会逐渐演变为这座城市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十五年来,“直接面对读者”的亲民定位,使上海书展成为连接作家、读者、出版人乃至城市的文化纽带。
▲1996年1月30日,乍浦路上书香飘。
近年来,在电子化阅读日益普遍的同时,一批特色鲜明的实体书店在政策扶持下重回大众视野。最美书店、快闪书店、跨界书店等创新尝试,以多元化经营、人性化服务、高附加值全产业链,打造核心竞争力,赢得读者青睐,成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力量。
▲打浦桥高层附近增设书亭
▲打浦桥高层附近增设书亭。
视频制作:王梓含
*图片均系本报记者拍摄
文字:王柏玲
编辑:王梓含
责任编辑:刘栋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