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坊
原上钢十厂原轧钢厂厂房
红坊
地址:淮海西路570-588号
这里曾是一个混合着上海人集体记忆和欲望的地方。50年前,它曾经是上海钢铁十厂。那个年代,因为创下年产冷、热轧带钢40万吨的纪录而锻造了一段辉煌时光。一个时代的终结,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的告别。这里注入了新鲜时尚的血液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上海的历史,工业文明的历史,不但被记忆,而且在这里被重新诠释——这就是由上海钢铁十厂再造而成的“红坊国际文化时尚社区”。
各式的雕像、水泥地、红砖瓦、钢筋窗、陈旧的路牌、低矮的水泥通道、遗落街角的路灯,这一切让你不敢相信自己是在淮海路这样的商圈中。真心希望能坐下来,慢慢品味生活。历史的厂房变成了当代艺术的一个窗口,并发挥了巨大的文化艺术传播效应。
19叁Ⅲ老场坊
远东第一屠宰场
19叁Ⅲ老场坊
地址:虹口区溧阳路611号
原为1933年建造的“远东第一”宰牲场(四类保护建筑),建筑面积约 31700平方米。据史料记载,建造这个宰牲场光建筑和设备就花费白银三百三十多万元,全部采用英国进口的混凝土结构,墙体厚约50公分,两层墙壁中间采用中空形式,在缺乏先进技术的30年代,巧妙利用物理原理实现温度控制,即时在炎热的夏天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可见这栋建筑当时工艺设计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1933老场坊的建筑融汇了东西方特色,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而外圆内方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说中 “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 “无梁楼盖”、“伞形柱”、“廊桥”、“旋梯”“牛道”等众多特色风格建筑融会贯通,光影和空间的无穷变幻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葩。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永远可以领略到1933老场坊不一样的风情。
同乐坊
厂房群落大改造
同乐坊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余姚路41号
根据1947年的英制地图记载,当时的同乐坊内坐落着中国钢铁工厂、中国钢品厂、马宝山糖果饼干制造厂、增泰纺织染厂、三元橡皮印刷厂、兴业化学工厂、公用电机制造厂、友联建筑公司工场、新恒泰铁工厂、兴昌漆作、上海锡纸厂等弄堂小工厂。还有芷江大戏院、芷江电影院、西海商场、西海照相、西海体育馆、国术场、竞华中小学、台球室等文化体育场所,大宁电料行、张行记号、大明书店、恒裕酱园等小店铺,与石库门弄堂相伴同乐坊。
近80年的发展演变,同乐坊已经是上海变迁的最好见证。2005年,一场改造老工房的工程正式运作,同乐坊成为首批上海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这里将建成一个兼备时尚娱乐和文化休闲产业的消费场所,成为上海新城市风尚的形象建筑。与其它以设计类、建筑类为主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不同,同乐坊是以“文化、休闲、创意”为导向,“国际化、文化性、互动性”为一体:别具风情的酒吧,精致典雅的餐厅,标新立异的概念零售店,艺术前卫的画廊,文艺实验的小剧场,构成了同乐坊在上海“文化地图”上的一个个坐标。
M50创意园
英商信、棉纱厂
M50创意园
地址:莫干山路50号
M50地块在过去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的聚集地。莫干山路50号春明工业园区最早是周氏家族的英商信和棉纱厂,紧邻的莫干山路120号原上海面粉厂则是由孙氏家族的阜丰机器面粉厂和荣氏家族的福新面粉厂发展而来。1936年该厂还曾建一座储麦2.2万吨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圆筒仓,后成为远东规模最大、设备最新的面粉厂。福新面粉厂由荣氏兄弟在1913年创办,1914年后相继建起的第二、四、八面粉厂“雁列成一字长型……至于建筑之壮丽,规模之宏大,尤推各厂之冠”。
莫干山路50号是上海最具规模和质量的当代艺术社区,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不断地有画廊、设计公司、艺术机构和艺术家迁入,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
水舍酒店
原日本武装总部
水舍酒店
地址:黄浦区毛家园路1-3号
位在十六铺码头的“水舍”(The Waterhouse)是一栋揉合当代与仿旧风格的设计旅馆。由 Neri&Hu 建筑团队设计,改建自 30 年代上海老厂房,过去曾经是特殊的日本武装总部,独特的历史背景,让这栋耸立在风华绝代黄浦江岸边的四层楼高建筑,有著别于一般设计旅馆的文化沧桑美感!
在水舍内部空间,随处可见知名的设计家具,但将这些家具放入彷如“废墟”的空间中,却一点也不违和,反而突显出水舍与一般设计旅馆的不同之处。大厅中,牆面局部以钢与铜元素妆点,除了散发著一股浓浓的工业风,在灯具的选择配置,也使整体空间的韵味瞬间增色不少。
四季广场
第四制药厂
四季广场
地址:杨浦区宁国路503号
四季广场是由国内著名房地产开发企业复地集团在原第四制药厂旧厂房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策划改造而成的社区商业中心。第四制药厂的前生科发药房创立于1866年,是目前在上海历史最为悠久的旧厂房改造项目之一。
上海第四制药厂的前身为科发药厂,建于1909年。它由德国医生科发(Dr.Kuifuss)创办,所生产的“科发牌”的眼药水、十滴水、止咳药水,是我国20世纪初药品市场商最响亮的品牌。解放后该厂更名为上海第四制药厂,国家投资扩建该厂,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抗生素车间,产品直接进入美国及欧共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