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重阳佳节,少年不识重阳味,读懂已是中年人
公元718年,十七岁的少年王维,凭着一张琴、一支笔,游走于长安城的达官显贵之间。
只是再多的热闹,再醇的美酒,也浇灭不了心中漂泊他乡的客愁。
这一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他独自一人登高望乡,不禁想起了千里之外的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成动天下。
从那时起,九月初九重阳日,被大唐王朝正式确立为法定节日,沿袭至今。
岁月流转,今天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占据了四大传统佳节榜单。重阳节在现代人心中的分量日渐式微,甚至连一天假期都没有。
提起重阳,人们也隐约只知登高、秋游、赏菊、思乡,却早已忘记重阳背后的文化传承,和它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尊老尽孝传统美德。
01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
这是重阳一词的首次面世,算起来距今已有2300年的历史。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了东汉方士费长房的一个故事。
修道成仙的费长房,收了一个名叫桓景的徒弟,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
“今年九月初九,你家乡汝南的瘟神又要出来害人。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
你赶紧回家,让乡人把茱萸绑在胳膊上,登高山喝菊花酒,能破解此难。”
桓景依法照办,果然消灾解祸。
驱邪避祸,正是重阳节最初的主题。登高望乡、插戴茱萸、喝菊花酒的传统,也从此在民间流传开来。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人皆知。
相传陶渊明辞官隐居后,生活清贫,这一年的九月初九,一生酷爱菊花的陶潜,却坐在自家的院子里对菊神伤。
原来老爷子已经穷得掏不出酒钱了,恰在此时,时任江州刺史的王宏派人送来了一坛菊花酒。
陶渊明见之大喜,开怀畅饮,借着酒劲写下了那篇著名的《九日闲居》。并在序文中说: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到了唐代,重阳节正式成为朝廷的法定节日。唐顺宗明确规定:
每年正月最后一天、三月初三、九月初九为三大法定节日,文武百官可以自己选择旅游胜地赏景为乐。
而且重阳节这一天,朝廷还会给官员们赏赐,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过节费”。
端午有粽子,中秋有月饼,重阳风俗当中自然也少不了吃货的位置。
宋朝文人吴自牧写了一本书,叫做《梦梁录》。其中就有一章,记载了古人重阳这天都吃些什么。
“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飣,插小彩旗,曰重阳糕。”
一千多年过去了,朝代更迭,风物轮换,但重阳节的习俗和传说,却在岁月的淘洗中传承下来。
把节日和普通日子区分开来的,正是登高望乡、佩戴茱萸、喝菊花酒、吃重阳糕这些约定俗成的仪式。而藏在仪式背后的,则是代代传承的中华传统文化。
02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为吉祥之日。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九九又与久久同音,自古就被赋予了长久长寿的寓意。
所以重阳节自诞生之初,就寄托了古人对于健康长寿的期盼。
汉代大儒刘歆在《西京杂记》中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这是关于重阳节摆长寿宴的最早记载。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明确写出了重阳当天的饮宴习俗: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时代更迭,重阳节中关于求寿的习俗,也逐步演化出尊老尽孝的传统。
聚居广西的壮族人民,就一直将重阳节视为祝寿节。
重阳节最重要的一项仪式,就是当天所有的晚辈都要给年满60岁的老人送粮食,直到老人的粮缸填满为止。
壮族人认为,老人吃了这缸孝米之后,能够延年益寿,消灾去病。
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988年,中国政府就已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
2013年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是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敬老,敬的就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而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传统的数代同堂家庭已经越来越少见。
父母抚养我们长大,可长大也意味着分离。
求学、工作、婚姻,人生的每一次成长,都是和父母的一次告别。
养老尽孝,竟然变成了一件比过去五千年都要难上百倍的事。
03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而重阳登高也成为中国诗画中的一个永恒题材。
张大千《重阳登高图》
例如张大千的《重阳登高图》就是以此为题材绘制而成,图中左侧山头有一位古装老人,正站立于一巨大盘石之上,登高望远,似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而画面右侧,危崖直入云际。两山之间,是金碧辉煌的楼台、庙宇,掩映于古树长松之下。置身其间,顿觉天高地广,宇宙浩瀚,万千风物尽收眼底,表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重阳登高画面。这种登高望远,怀念亲友的情感在题诗和落款中有明确的记述:“书来为说济南事,苦忆关家兄弟贤,正是鹊华好秋色,明湖听曲更何年?”
北京风俗图谱——重阳登高
04
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也极为普遍,菊花可以祛寒、祛毒,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画家们也常常以重阳赏菊为题材绘制作品。在清廷画家陈枚的《月曼清游图》册中,再现了宫廷嫔妃们九月主要活动就是重阳赏菊。重阳菊花也成为画家们笔下的重要题材,例如清代张同曾的《菊花图》、李苦禅的《重阳佳节菊花开》等都是这一题材的绘画作品。
清代 陈枚 《月曼清游图》之九月重阳赏菊
清代 张同曾 《菊花图》
李苦禅 《重阳佳节菊花开》
05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是敬老节。
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趁父母尚在,常回家看看,别让他们在生命最后的时光苦苦等待。告诉他们:“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
电影《岁月神偷》里有句台词:“在变幻的生命里,岁月,原来是最大的小偷。”
这个重阳节,别再让岁月这个小偷,偷走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感,偷走我们对养老尽孝的紧迫感。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来源:洞见、壹号收藏、知语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