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骄傲!2019诺奖背后的华人科学家就是他……

2019-10-08信息快讯网


同样骄傲!2019诺奖背后的华人科学家就是他……-信息快讯网

▲王广良和塞门扎合影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英国的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理解细胞感知、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贡献”。其中,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格雷格·L·塞门扎(Gregg L.Semenza)揭示了身体应对低氧的关键激素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基因的调控机制,找到了转录因子——低氧诱导因子(HIF)。今天,HIF已成为开发许多药物包括癌症药物的热门靶点。

同样骄傲!2019诺奖背后的华人科学家就是他……-信息快讯网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给美国医学家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 Jr.)、英国医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和美国医学家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

实际上,这一摘得科学最高桂冠的研究工作,是塞门扎教授和他的中国学生、浙江大学校友王广良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共同完成的。

在诺奖评奖委员会列出的获奖成果关键文献中,王广良是3篇论文的第一作者、1篇论文的第二作者

同样骄傲!2019诺奖背后的华人科学家就是他……-信息快讯网

同样骄傲!2019诺奖背后的华人科学家就是他……-信息快讯网

诺贝尔奖委员会列出了5篇核心论文作为评审依据,其中一篇为1995年《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的论文,其第一作者便是王广良(Wang, G.L.)博士。在诺贝尔奖委员会对本年度生理或医学奖所作的科学介绍中,更是引用了3篇王广良博士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

个人简介

同样骄傲!2019诺奖背后的华人科学家就是他……-信息快讯网

▲诺贝尔奖基础文章第一作者,HIF-1发现、纯化和克隆者——王广良

王广良,浙江天台人,1963年生,1983年本科毕业于杭州大学生物系,1986年毕业于中科院细胞所,1991年博士毕业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1992年-1995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Gregg L. Semenza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他在1995年克隆缺氧诱导因子(HIF)的工作,为201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获奖成果奠定了重要基础。

王广良现在美国大冢制药公司(Otsuka American Pharmaceutical)任职,从事新药的研发工作。“我是塞门扎先生的第一个博士后,最开始时整个实验室就只有我们两个人,随后另一位中国留学生江秉华也参与到研究工作中来。在寻找HIF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我们在做具体的科研工作。”王广良回想起20多年前的科研往事,仍十分激动。当时,细胞如何应对低氧状态是一个前沿方向。科学家已经发现氧气不足时肾脏会分泌EPO来促进红细胞产量提升,但这一机制的开关在哪里?王广良正是出于对这个问题的浓厚兴趣,才投入塞门扎教授门下。

王广良说,塞门扎教授有着哈佛本科、宾大博士和约翰霍普金斯博士后的强大学研背景,同时还是医生,理论与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特别能领风气之先,所以那时课题方向很快确定下来。“塞门扎先生非常聪明,对科学事业专注、执着,他指出了以EPO为靶基因探寻背后生物分子机制的正确研究方向,并为开展研究整合多方资源。而我则心无旁骛地在实验室里将他的设想付诸实施。”王广良说。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王广良没日没夜地在实验室工作。许多时候,他都必须在冰库里做实验,以保证细胞活性。冰库里是真冷,王广良穿着厚厚的棉袄也支撑不到两个小时,不得不跑出来回回暖,然后再钻进冰库继续做。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广良培养了数百升人类细胞,不断分离杂质,最终取得几毫克的HIF蛋白。

同样骄傲!2019诺奖背后的华人科学家就是他……-信息快讯网

▲塞门扎在南方科技大学做学术交流时的PPT照片。图中人物照分别为在塞门扎实验室时期的王广良与近期的王广良

事实上,同一时期,还有其他科研团队也在做同样的科研,他们想走捷径,避开这种大海捞针的繁复劳动,可是没想到,最后还是王广良一步一个脚印的“笨功夫”帮助塞门扎最先达成目标。

王广良和导师发现,当细胞缺氧时,HIF浓度会上升,进入细胞核并激活EPO基因。随后,他们又进一步明确了HIF的蛋白结构:HIF主要由两种结合不同DNA位点的蛋白组成,分别为HIF-1α和ARNT。一旦氧气浓度下降,HIF-1α的含量开始上升,这样大量的HIF-1α就能结合到EPO基因附近来调节EPO的表达。并且,HIF-1α在正常情况下会迅速降解,以保证氧气供应不会紊乱;但在低氧状态下,HIF-1α则不会迅速降解。三位诺奖得主对细胞感知、适应氧气变化机制的研究在2016年已摘获生物医学领域重要奖项拉斯克奖。塞门扎教授获奖后写了一篇《拉斯克故事》在《细胞》杂志上发表,讲述取得这一发现的经过。文中他充满感情地回忆王广良取得HIF蛋白后激动万分的神情,随文刊发的照片也反映了王广良做了许多工作……

同样骄傲!2019诺奖背后的华人科学家就是他……-信息快讯网

▲图中照片为获奖项目团队成员,中间即是王广良博士

为了投身更具应用性的工作,王广良在其后离开了塞门扎的实验室,转为在制药企业从事开发,但他依然奋斗在新药研发的道路上,为减缓人类病痛而继续努力工作。“如果我继续在实验室做下去,和塞门扎先生一道完成有关细胞感知氧气机制的更多研究,也许今天就能和他一起分享诺贝尔奖。”王广良说,“但是我并未感到遗憾、后悔,我也由衷地为导师感到高兴。不管是做基础研究,还是开发新药,或做临床研究,我们都是在生物医学领域耕耘,都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的福祉。”

同样骄傲!2019诺奖背后的华人科学家就是他……-信息快讯网

▲2017年,塞门扎到访浙大

在王广良看来,从一个浙江天台的山村孩子到今天成为一名科学家,自己过得很开心与充实,而回忆当年在杭州大学求学的岁月,亦是十分难忘、心怀感激。“我是1979年进入杭州大学生物系的,那时我才16岁,对于生物尚没有特别深入的认知。不过,学校生物系师资力量很雄厚,教授们也很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王广良说道,“那时,我们有很多有趣的课外活动,大家常常骑着自行车到西湖、植物园等地去做调查,以及到天目山去实习。”心无旁骛、努力学习的王广良,在校期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同样骄傲!2019诺奖背后的华人科学家就是他……-信息快讯网

▲杭州大学生物系1983届毕业生合影

关于未来,王广良表示,在相关领域里,其实有很多华人科学家都在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为全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相信不久的未来,一定会涌现出一批华人科学家,都能像屠呦呦一样获得诺贝尔奖,成为时代的楷模与全世界共同的骄傲。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

礼赞大师 | 陈望道:一位语言学家的本心
10月预告·2019人文社科大事历
国庆前夜,上海科学会堂被灯光点亮,《我和我的祖国》在这里唱响
多图 | “飞机不够就再飞一遍!”从1949到2019,时间见证,盛世如愿
钱学森图书馆推出“星空少年讲解团”特色项目,“小粉丝”讲述大科学家故事
【视频】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上海市胸科医院放射科学科创始人郭德文:永远怀揣大医精诚的初心
人一天必须要睡足8小时?专家:应按照自己年龄科学睡眠
有机化学家要哭了!摸索了几百年反应条件,现在连接分子就像搭乐高积木?来看看这逆天的发现
男女一见钟情仅需四分钟?相亲的科学定量分析来了
当戏曲艺术浸润在园林中,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亮相北京园博园
寻迹红色定海传递爱国情怀 --2019寻迹定海定向赛
被郎平誉为“国内30年才出一个的排球天才”,2019女排世界杯MVP朱婷:难忘父亲开着三轮驮来馒头和咸菜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抗纹枯病基因,为作物抗纹枯病提供标靶
视频 | 有生命!科学家在土卫二的深海中发现了有机化合物,可酝酿出生命
今年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3位科学家,10月要来上海了!
快讯(内附视频) | 三位科学家分享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解释了细胞怎样感知和适应氧的供应
约翰逊放话美外交官妻子,再不回来就考虑直接跟特朗普交涉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代表中国内地参评第92届奥斯卡奖最佳国际电影评选
视频 | 他参与了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闪亮的名字》缅怀杰出科学家林俊德
2019北京世园会创A1类世园会之最 在世界园艺史留下“中国印记”
快讯丨2019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他将高度猜测领域变为精密科学,却说我们也几乎可以确定,永远也不会看到其他星球上的其他生命
全球气候、极地海洋、冰上丝绸之路……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的这些话题引发关注
喝可乐也会烂醉如泥?!中国科学家揭示,为什么有些人滴酒不沾也会醉
2019年英国皇家工程院有4名外籍院士入选,他是唯一一位中国籍专家
上海市体育总会:“2019NBA球迷之夜”活动取消
“中国网事·感动2019”三季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启动
快讯 丨2019诺贝尔化学奖揭晓!这三位科学家因为锂离子电池的相关研究获奖
想来一份白垩纪森林“鱼子酱”吗?古生物学家在琥珀中发现蛙卵、蜗牛及昆虫卵化石
从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日记中的理发价格看当时收入和物价
科学家还在为量子力学“秃头”,培训机构已掌控宇宙深处的“量子波动阅读”力
座头鲸是大海中的热心救生员,虎鲨尾随的女科学家也被救下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