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抗纹枯病基因,为作物抗纹枯病提供标靶
2019-10-05信息快讯网
山东农业大学储昭辉团队联合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课题组,成功从玉米中克隆得到针对纹枯病的抗病基因,并揭示了该型基因产物增强植物抗病性的新机制。相关科研成果已被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于9月30日刊发。
据农学专家介绍,纹枯病是严重威胁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生长的农田病害,近年来其在玉米作物的发病面积也有所增多。由于纹枯病通常从植物基部叶鞘开始发生,隐蔽性较强,发病严重时导致整株作物枯死。
纹枯病还具有较强的顽固性。纹枯病的病原立枯丝核菌属于坏死营养型土传性病害,可在土壤中存活数年之久且寄主广泛。针对纹枯病抗性资源的筛选和抗病基因的鉴定与克隆,是科研团队攻关的重点方向。但由于缺乏较好的抗病亲本材料、表型精确鉴定难,科学界近年来未能在此取得实质性进展。
储昭辉科研团队利用玉米重组自交系自然群体,调查了318份重测序的玉米自交系接种纹枯病菌5天后的病斑长度,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方法获得相关科研数据。在进行数据比对、筛选、鉴定后,科研团队发现ZmFBL41基因与抗性的关联最为显著。在ZmFBL41基因内部两个关键氨基酸变异后,木质素可源源不断填补细胞壁,从而增强植物自身的抗病性。
科研团队成员表示,这一成果将为水稻、玉米以及其他作物抗纹枯病遗传研究与改良提供靶标。所发现鉴定的抗性资源,可直接用于改良和培育纹枯病抗性优良玉米新品种,为玉米和水稻等作物的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资源和有效途径。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新华社
样子奶萌,名叫“大蒜”,我国首只自主培育的克隆猫即将满月
中国首只克隆猫“大蒜”诞生 看看曾经世界上那些克隆动物
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提供法治保障,人才、金融服务均有利好
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宝贵意见建议!李强今天会见这个知名金融企业的国际智囊
外交部:中方十分关注巴基斯坦地震灾情,愿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报告(匈牙利卷、波兰卷)在上海发布,为政策制定提供专业知识保障
转基因蚊子试验惹争议:想让蚊子不孕不育,却产生了新变种?
新方法可重新激活“压制”肿瘤的基因
不是睡着就是坐着!“懒癌基因”找到了,不爱动也是天生的
中美研究人员开发出糖尿病并发症快速检测方法
牛奶、米汤竟然也是服药用水!这些吃药的学问你得懂
职业教育为青岛当地制造业提供优秀人才
温州办结全国首例“个人破产案” 为完善法院执行退出机制提供了新路径
基因测试真的靠谱吗
世界第一条“克隆鱼”之父也是热血青年:冲封锁、躲特务,不顾老师挽留坚持回国,“我要把中国生物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