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乡愁——读薛冰《漂泊在故乡》

2019-10-11信息快讯网

“初一看,怀乡是对一个地方的向往,但实际上,它是对不同时代的怀念,对童年、对梦中更为缓慢的节奏的怀念。”美国学者斯瓦特拉娜·波依姆说过的这段话,用于薛冰的新作《漂泊在故乡》也很切题——作为南京人,薛冰虽然人在南京,却总是对南京抱有一种浓郁的乡愁。薛冰这样解释《漂泊在故乡》这个书名:是形容他在这座视为故乡的城市中不断迁徙,南京的面貌和色彩,和他特定的人生阶段紧密相关;南京的变迁和异化,使他找不到故乡原来的感觉,进而产生了精神上的漂泊感。薛冰说:“如果说前一种漂泊,迁移的只是我们的身体,那么这后一种漂泊,无家可归的将是我们的灵魂。”以是,他将这本关于南京的小书命名为《漂泊在故乡》。

薛冰的文章一向是我爱读的,尤其是他写南京的文字,可谓如数家珍,款款深情。薛冰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串联起南京的人文地理,《漂泊在故乡》既是城市史,也是个人史,书中文字既写城市,也不妨看作是一部另一种意义上的自传。薛冰从自己的儿童时代开始写起,从刚有记忆时住在外婆家的下关热河路128号,到借住在长江路田吉营的表姨夫家中;从小学时期移居到石鼓路292号,到中学时期举家搬迁到新街口附近的沈举人巷6号;然后插队,然后返城进入工厂,然后成为江苏省作协的专业作家,其间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搬家。数十年来,下关、建邺、鼓楼、玄武、白下、秦淮……南京的几个城区,他居然都住过了。频繁的搬迁虽然大多出自无奈,却让薛冰得以熟悉南京的每一个角落,而每次搬到一个新的居处,探究周边的小街小巷,都是薛冰日常生活的乐趣。这些小街小巷或长或短,或宽或窄,有的绕弯,有的便捷,有的推前门进,开后门出,从人家院落中穿过去,穿梭其中,薛冰触摸到的是一座城市隐秘的肌理。而这些记忆清晰如昨,写来历历在目,从中既不难看出南京数十年来的巨大变迁,更让薛冰不自觉地生发出城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在场”的乡愁——读薛冰《漂泊在故乡》-信息快讯网

《漂泊在故乡》

薛 冰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薛冰向有“南京城历史活名片”的美誉,据薛冰本人回忆,他对南京古都的宏观认识,是在中山门的城墙上完成的,他曾经多次在那段城墙上漫步,逐渐看出南京城作为一座古都的大格局,进而提出南京城市文化应属多层面、多中心的多元文化。薛冰对清凉山和石头城遗址的考察,让他提出了“清凉文化”或“虎踞文化”的概念,他认为这种文化不同于城南的市风民俗,有别于夫子庙一带的科举文化,也与明故宫的皇家气象相径庭,应该属于别具一格的精英文化层面。薛冰对颐和路公馆区民国建筑的调查,则让他深刻地意识到,建筑类型的缺失和环境的改变往往只是保住了点,而忽略了面,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破坏原有的空间结构和街巷肌理,以至失去原生态氛围的孤立建筑近乎僵死的标本”。

薛冰说起南京来自然是津津乐道,他谈起淘书之乐,也更属当行本色。身为资深爱书人,薛冰对南京的旧书市熟稔于心,30多年间,他在朝天宫旧书市度过的时日,算下来竟有五六年之多。薛冰一直将古旧书市场看作考量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标尺,他不仅写及自己淘旧书的经历和见闻,同时回顾了南京旧书市的兴衰,他坦陈一座城市的迷人之处,恰恰在于这些琐碎的细节。

薛冰的人生是与南京密不可分的,在南京生活的几十年里,他几乎走遍了南京的名胜古迹和老街旧巷,而这种“发现一条新路就想走一走,看看能通往什么地方”的习惯,也最终成为薛冰的一种生活态度。对于乡愁,薛冰是这样解释的:他书写的其实是一种“在场”的乡愁——他的乡愁就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南京,在下关,在新街口,在明故宫,在城市的变迁之中。薛冰的怀乡与漂泊情结,也可以归结到波依姆说过的另外一句话:“怀乡是对已不存在,或者说根本没有存在过的家园的一种怀念。怀乡是一种若有所失、流落他乡的情感,但它也是充满遐想的浪漫情怀。”


作者:王 淼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张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海上漂泊59天,航行1.4万海里,返航途中船员们唱起这首歌
“可爱的中国”之土族:这里的绣娘用巧手绣出了“彩虹故乡”的骄傲
小桥流水人家,绿田粉墙黛瓦,假日里去沪郊农村找寻都市里的乡愁
牢记初心使命,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党政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
不负嘱托,决战东京——习近平会见中国女排代表回访
综述:展示伟大发展成就,宣示维护和平决心——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及盛大阅兵
自豪·致敬·奋斗 ——3个关键词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国庆三篇重要讲话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继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的乡村生活新画卷里,看得见发展,也留得住乡愁
陈志让先生的别样乡愁
习近平在尼泊尔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丁言昭 :与木偶皮影的不解之缘
感应新的美学气象——读张屏瑾《我们的木兰》
向人民汇报 为祖国献歌——各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化活动综述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谈习近平主席赴印度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并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
强手云集,精彩可期——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比赛前瞻
为了中美和世界——全方位解读中美新一轮磋商结果
他的摄影,唤起人们对京都这个“日本人心灵的故乡”的审美共鸣 | 王士跃
支起法律“保护伞”,维护“老品牌”的“历史与乡愁”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