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邮票的生肖记忆

2015-10-09信息快讯网

    “新猴票真是精巧,比猴三世漂亮多了!”

“黄大师又出山了,不容易啊。”

“这肯定有上升空间。”

近日,记者在西安市邮票市场的拐角处看到,几个老邮迷热烈讨论着新一轮生肖猴邮票。10月9日是世界邮政日,随着新一轮的猴票设计出炉,集邮界为之一振,人们的视线再次被拉到承载众多记忆的生肖邮票。

“大圣归来”,新猴票诞生

“每个集邮者都必须有一张猴票!

这句话印证了猴票在集邮界不可撼动的地位。今年8月,第四轮猴票开印,由首版猴票的设计者黄永玉再次操刀。“大圣归来”,会为中国集邮市场带来什么?

按农历计算,1980年为庚申年,即猴年,中国邮政开始发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套生肖邮票。80版猴票由艺坛大师黄永玉作画,并由邵柏林设计、姜伟杰雕刻完成。三位大师大概也不会料到,正是这枚小小猴票,成就了中国邮坛名副其实的“齐天大圣”,开创了无比辉煌的升值神话。

市场调查显示,自诞生之日起,80版猴票的身价就一路水涨船高。三十多年间,单枚价值已经从发行时的8分面额升至如今超过万元,整版猴票更是高达百万元。高达十数万倍的价值蜕变堪称中国乃至世界邮坛绝无仅有的奇迹。究其原因,一是发行量少、不易保存使得80版猴票的存世量稀缺;二是生肖邮票已经发展成为连贯性与传承性并重的特有文化序列,在集邮者求全心态的影响下,作为“龙头”的80版猴票自然身价暴增。

对已经走过36载的生肖邮票而言,2015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从庚申年猴票发行到乙未年羊票面世,中国生肖邮票已经整整历经三轮,猴票也将迎来第四个崭新的轮回。一些收藏者致力收集全部三轮生肖邮票,而广大集邮爱好者也对尚未面世的第四轮生肖猴票展开热议。第四轮猴票将演绎怎样的“大圣归来”?我们拭目以待。

36年,生肖邮票的历史记忆

“猴票是摆在我集邮册里的第一张邮票,”8月30日下午,在集邮市场上,张大爷无不自豪地对记者讲述自己邮票的来历。这里,每人都有一张猴票,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

在集邮界,这只“猴子”长期被人们津津乐道,已经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邮票。和它一样,这36年来的每一张生肖邮票,都是收藏者珍爱的专题。

“每年的1月5日都是集邮迷的狂欢!”一年才发行一次的生肖邮票,总会给集邮者带来如同春节一样的喜庆,这是许多其他题材的邮品所欠缺的“珍稀效应”。每年以生肖动物为题材的“生肖邮票”,是36年来世界各地集邮者疯狂迷恋的专集。

“生肖题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邮票表现的生肖图案具有强烈的典型意义及较高的审美价值。”陕西作家朱文杰这样解释自己对猴票的感情,“邮票中所映射出的生肖文化是根植于每一位中国人心中的情怀。”

“首张猴票的诞生,释放出一种信号,”陕西省杂文学会会长商子雍告诉记者,“当时文革结束,原本被视为老旧文化的生肖文化在一张邮票上体现出来,标志着传统文化的觉醒,也唤醒了广大群众心中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那时候,由于文革的影响,建国30年来发行了哪些邮票大家都不清楚,是猴票重新打开了这扇大门。

从市场效果来说,生肖邮票已经深入民心。由于第二轮生肖邮票变成二枚一版,形成了小版票的特色,给市场买卖携带及人们收藏都带来便利。同时,人们对生肖邮票的收藏从过去单枚、双连、四方连发展到现在的大版面收藏。尽管生肖邮票的发行量一般较大,但其市场价格却十分稳定。

从全民集邮到“微时代”

“我从十岁开始集邮,现在已经六十多个年头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常务理事田润德细细地品味自己的集邮人生,集邮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第一张生肖邮票发行时,他还是不惑之年。现在,他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生肖票一出来,他都要去邮局买上几十本,其中只有一本是自己的,其他的都送人。 “我们家发压岁钱是拿邮票发的!”

和田老师一样,很多人集邮不为发财,不为投资,只是这个爱好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翻着自己的集邮册,就像是翻着自己的人生,一页一页,每一张都有生活印记。

小时候邮票并不稀奇,据田老师回忆,那是一个全民集邮的时代。大家为了凑齐自己的收藏板块交换着邮票,这无形中促进了邮票交换向邮票买卖进步。三四个人不够换,就到外面想着法变卖,渐渐地人多了。然而在1980年,这还属于投机倒把行为。公安也来人了,市场管理所也来人了,还真抓了几个。

如今,那个全民集邮的时代已经终结,集邮逐步跨入了“微信息”时代。

“全国各地邮政部门已陆续开设了自己的网络宣传平台,利用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媒介,与集邮者进行即时互动,宣传中国邮政的形象和产品,促进了邮政事业的发展。”陕西集邮协会副秘书长刘武奇告诉记者。

“微博、微信等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我们每天都通过电脑,了解集邮信息,编组网络邮集,寻找集邮朋友。”年过花甲的张大爷说起近几年的变化,网络传播的“广泛”、“快速”等特性,已将集邮营销推进了“微时代”。“微时代”里的“微营销”,终将成为继柜台窗口营销、走访客户营销等传统集邮营销模式之后的现代化集邮营销模式。

对于未来,刘武奇笑着说:“邮票作为我们的经济文化融合的产物,仍然在茁壮地发展着,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读懂邮票的魅力,走进邮票文化。”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