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测试真的靠谱吗

2019-10-11信息快讯网

基因测试真的靠谱吗-信息快讯网

▲《基因与命运:什么在影响我们的信念、行为和生活》,[加] 斯蒂芬·J.海涅著,高见、刘淑华译,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如果你被要求接受测试,题目包括以下内容:

白葡萄酒的鉴赏标准,辨识出某道川菜菜肴中的不同香料添加分量、顺序和火候,某种海鲜的正确吃法,列出烘焙食物的原料组成及搭配比例,“一鱼几吃”的最合理搭配方案……

上述内容毫无疑问考察的是“吃货”层次,并不适合用来考量被测试者的智商高低。问题是,现有的很多智商测试题目,其实与考察美食制法、原料及搭配方式的题目一样,都只能测试被测者的社会经历。

人类学家海伦·戴维斯曾使用欧美最为权威的智力测试方法——瑞文推理测验,对生活在玻利维亚雨林深处的土著人群提斯曼人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提斯曼人11岁孩子答对率仅有31%,大大低于欧美社会普通孩子接受测试的答对率(78%)。类似的实验,常被用来证明带有种族歧视观念的种族智商差异结论。但海伦·戴维斯发现,接受测试的提斯曼人孩子,均未接受过正规教育。对另一些同样生活在雨林村庄,但接受过教育的提斯曼人进行测试,答对率就上升到了72%,与欧美社会普通孩子相差无几。

智商测量与文化经历息息相关。这一结论驳斥了那种流传很广、将智商测量结果等同于智力基因的本质主义观念。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社会与文化心理学教授斯蒂芬·J.海涅在其所著《基因与命运:什么在影响我们的信念、行为和生活》中指出,我们常常错误地理解事物和人的本质,将一些社会性、文化性特点认定为通过基因携带和遗传的本质特点。

由此,很多人在测试中拒绝穿罪犯穿过的衣服,即使该衣服已被彻底清洗,仍疑虑染有洗不掉的邪恶本质。他们认为,衣服既被污染,其纤维也受到污染。同样出于类似的认知,人们认为名人用过的某些物品,比如电影明星的遗物、体育明星的球鞋,都带有明星的本质,我们可以通过收藏这些物品来获得并延续此类本质。

《基因与命运》深入讨论了基因组革命到来以后,不断推进、革新的基因技术研究及应用与人们认知歧见所产生的碰撞,以及错误组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们因为通常无法正确地理解基因检测显示的患病概率,所以干脆得出了一种离谱的基因宿命论。“我们往往把基因看作终极原因。在开关思维中,我们常错误地把携带某种基因和具备与该基因相关的特征混为一谈”,忽略了其他可能导致更直接结果的因素——名人去世后,检测显示其本人带有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基因,而其恰恰死于这些疾病,所以其死亡被认为是注定的。但是,人们没有认真考量致病基因的患病概率问题,以及其糟糕的生活方式对于损害健康、影响寿命所产生的更重要影响。

该书指出,人们倾向于将基因和本质联系起来,这也是转基因食品招致相当多人反感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在中国、美国等国家,基因测试渐成一门欣欣向荣的生意。基因检测的便利化、平价化,使得人们开始将周边发生的事情,都归结为基因等注定因素。比如,将社会、文化等因素造成的不同种族、国家的智力因素,归结为不同人的智商基因;将精神疾患、异常行为也归结于基因,等等。这些做法,客观上确实有益于降低精神疾患、低智人群等群体受到的歧视(其他人不再将精神疾病和低智等同于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却不可避免地会加深误解和距离感,让人们认定这些疾患无法治愈或无法通过社会训练得以合理解决。何况,现今市场上可见的各种基因测试,就精准性而言尚不能令人满意,不同公司、不同实验室甚至同一检测机构对同一测试对象进行的测试,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每个人有一对亲生父母,四个祖父母,八个曾祖父母,以此类推,到公元13世纪,我们应当有40亿个祖先,但当时全球只有四亿居民。这意味着,每个人家族谱系的许多分支必然是交叉的。这也是近年来许多旨在检测自己基因起源的人们,在不同批次的检测中结果差别很大的主要原因。该结果非常清楚地说明,我们每个人之间的联系乃至基因上的相似相同之处,大大高过我们的预设——那些通过并不完整的智力测验来宣扬种族智商差异的人,其实夸大了基因差异。

有些人希望通过基因工程来制造所谓的完美“定制婴儿”,即疾病风险被降至最低,有着完美特征、体格和智商水平的孩子。《基因与命运》指出,这种想法和做法反映了完美主义人格,不仅不负责任,而且注定是徒劳的。现有基因工程技术还无法确保某些基因的注定呈现,也无法确保某些基因一定无法呈现,所以所谓的完美“定制婴儿”其实很难避免定制失败的命运:“当你目睹你的孩子成长时,你将如何避免不可避免的遗憾呢?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天才,或者患有某种精神疾病,或者长得不像你想象的那种超级名模的模样……如果你竭尽全力要增加他的身高,但是却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使他患骨癌的风险更大,你该怎么办呢?”

作者进而指出,我们非常看重的复杂特征,比如智力、魅力、运动能力、性格特征和身高,这些因素与诸多基因相关,并且是诸多基因在个体成长中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产物——没有任何一种单独的基因可以对上述特征产生影响。


作者:郑渝川
编辑:薛伟平
责任编辑:张  裕

来源: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