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不输朱一龙,精通俄语、能写书法、拉二胡,关键是,大飞机离不开他的贡献

2019-10-15信息快讯网

颜值不输朱一龙,精通俄语、能写书法、拉二胡,关键是,大飞机离不开他的贡献-信息快讯网

马凤山,忠诚的中国大飞机“铺路石”。1929年生于江苏无锡,1949年10月考入上海交大航空工程系,1952年9月提前毕业投身航空工业。先后领导了我国第一款中程战略轰炸机轰6、第一款中型运输机运8和第一款大型客机运10的设计工作,领导编制了我国第一部运输类飞机适航规章。积劳成疾,1990年4月病逝于上海。

他是新中国成立那年的交大新生

1929年5月,马凤山出生在江苏无锡。先后就读于无锡道南中学和辅仁中学。抗日战争中他亲身经历了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深感没有强大的航空工业、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祖国的安全、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因此,他在青年时期就立下誓言——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航空技术,亲手设计中国自己的飞机,1949年他毅然投考了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

颜值不输朱一龙,精通俄语、能写书法、拉二胡,关键是,大飞机离不开他的贡献-信息快讯网

马凤山1952年交通大学毕业证书

交大航空工程系名师荟萃,有曹鹤荪、季文美、王宏基、马明德等。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马凤山一头扎进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孜孜不倦地汲取着学术养分。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飞行力学等专业课尤为出色。交大几年的学习,马凤山养成的认真、严格、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工作方法,令其终身受益。

颜值不输朱一龙,精通俄语、能写书法、拉二胡,关键是,大飞机离不开他的贡献-信息快讯网

1951年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全体教师合影


在哈尔滨122厂迅速成长

因国家建设急需人才,学校加快了课程进度,学生们利用晚上和寒暑假抓紧完成学业。1952年9月,提前一年毕业的马凤山和同班同学安继光等立即奔赴哈尔滨投身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建设。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迈入从修理仿制到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

颜值不输朱一龙,精通俄语、能写书法、拉二胡,关键是,大飞机离不开他的贡献-信息快讯网

1952届交通大学航空系毕业分配名单

马凤山所在的国营122厂(全国四大飞机工厂之一)位于离哈尔滨市区25公里的平房区。第一次从温暖如春的南国水乡,来到千里冰封的东北,气候条件、生活习惯都不太适应。交大航空系把学生按总设计师的目标来培养的,但是马凤山参加工作之初则是从设计飞机一个零部件开始的。再加上航空系四年课程3年学完,虽对空气动力、强度等理论知识较有研究,但见的飞机不多,对飞机的构造不甚了解。不过,这些困难都难不倒立志航空报国的马凤山,一想到能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奉献给祖国,他浑身上下充满朝气,没有任何畏难情绪。

颜值不输朱一龙,精通俄语、能写书法、拉二胡,关键是,大飞机离不开他的贡献-信息快讯网

马凤山与122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合影(前排左二为马凤山)

在哈尔滨的十二年,马凤山渐渐地把交大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先后在检验科担任技术员、技术室主任、副科长,负责分析飞机事故原因。曾先后参加“松花江1号”、“和平401号”和“和平402号”飞机的方案设计,主要负责气动布局、性能计算、操纵稳定性计算等工作,为“松花江1号”飞机首飞成功做出贡献。1956年,由于工作表现优异,马凤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颜值不输朱一龙,精通俄语、能写书法、拉二胡,关键是,大飞机离不开他的贡献-信息快讯网

马凤山在哈尔滨

尽管是如假包换的“工科男”,但马凤山爱好广泛,拉得一手好二胡,擅长唱京剧老生,书法、音乐更是样样在行。他专心致志投入钟爱的航空事业,这些爱好作为了生活的调节。

“马凤山笔记”救活轰6

多年后,已是上海飞机设计所所长的马凤山,回忆那段岁月的时候说道:“那时候的我,第一件事是考试考进了交通大学;第二件事是毕业后在当检验科副科长的时候计算了一下松花江一号的气动布局;第三件事是在苏联听课的时候顺便记了一本笔记,就是这些很微小的事情,谢谢大家。”

颜值不输朱一龙,精通俄语、能写书法、拉二胡,关键是,大飞机离不开他的贡献-信息快讯网

马凤山在苏联考察航空工业企业(右三为马凤山)

1959年5月,马凤山和一批西安飞机制造厂中青年技术人员去苏联喀山图16飞机生产厂学习。考察前,他认真准备,自学俄语。苏联专家们比较豪迈,跟中国学生说:“你们上课认真听,不用做笔记,回头我们把这些资料用一火车皮给你们寄到中国去。”绝大多数同志信以为真,就没做笔记。等听完课的技术人员回到国内,还没等到承诺的那一火车皮资料,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中断了对华援助。当时国内图16仿制机型轰6飞机正进入项目攻坚阶段,轰6的结构静力试验、试飞准备、日常生产、改进改型等工作陷入了困局。

幸运的是,擅长俄语的马凤山深厚的技术功底,使他抓住关键,像海绵一样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将有用的重要数据几乎全都记录了下来,包括当时苏联专家教授的3门课笔记:《图16飞机的静力实验考察报告》《强度计算原始数据总结报告》及《图104的结构考察报告》。“马凤山笔记”被工程技术人员广为传抄复制,奉为处理科研生产中各种技术难题必备的权威经典,为轰6的仿制立下了汗马功劳。1961年,年仅32岁的马凤山就被破格提拔为副总工程师。那个年代,祖国建设事业中有着一大批像马凤山一样,交大毕业、精通俄语、能拉会唱的拔尖人才。

永不放弃,让国产运10顺利上天

马凤山和那一代新中国第一批交大毕业生,都有一种很强烈的使命感,就是要为国家“争气”。这两个字伴随他们一生。

颜值不输朱一龙,精通俄语、能写书法、拉二胡,关键是,大飞机离不开他的贡献-信息快讯网

马凤山与运10

1970年7月,马凤山奉调到上海708设计组,全面领导新中国第一型大型客机运10的设计,并担任技术总负责人。1980年9月26日上午9点37分,运10从大场机场腾空而起,爬升到1350米的空中,绕行两圈后,飞机由北向南在跑道安全着陆。目睹试飞过程的四百多人为此欢呼雀跃不已。之后,又转场试飞至北京、乌鲁木齐等地,并七次载货飞抵西藏拉萨,实现了我国航空工业历史上大型喷气飞机零的突破。外刊评论:“运10飞机研制成功,使中国民航工业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缩短了十五年”。

颜值不输朱一龙,精通俄语、能写书法、拉二胡,关键是,大飞机离不开他的贡献-信息快讯网

马凤山(二排左)与试飞员们庆祝运10首飞成功

在运10飞机研制技术攻坚的力量中,马凤山的交大航空系同窗安继光少将带领严镇、江可忠、严明、周文伯等共同参与了数值计算工作,锻炼了一批交大力学系教师,培养了一批学生。1981年5月,三机部和上海市邀请时任上海交大校长的范绪箕任组长,带领55名专家对运10飞机工作进行评审,结论是:工程不能停,成果不能丢,队伍不能散。

十年攻关,他坚定探索“自主设计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道路,为中国大飞机事业跑出了至为艰难的第一棒。

亲友眼中的马凤山

1952年,马凤山从交大毕业,赵孟华从上海财大毕业。他们响应国家号召,奔赴东北投身航空工业建设。1956年,他们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在美丽的松花江畔结成终身伴侣,从此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直到1990年马凤山去世。

颜值不输朱一龙,精通俄语、能写书法、拉二胡,关键是,大飞机离不开他的贡献-信息快讯网

1958年,马凤山与赵孟华在哈尔滨合影

2005年,马凤山去世十五周年,妻子赵孟华撰文深情回忆:“你对家人十分关心,是家中的顶梁柱。当时我们家里经济条件不宽裕,我根本不敢奢望买沙发。可是你说为了我的身体,我们宁可在别的地方省一省。  ”

颜值不输朱一龙,精通俄语、能写书法、拉二胡,关键是,大飞机离不开他的贡献-信息快讯网

1988年,吴兴世(左一)陪同马凤山(右一)接待桨扇国际合作项目意大利领队访华

儿子马凌记得,1970年父亲从参与“708”工程一开始,因考虑到母亲赵孟华体弱多病无人照料,就将母亲和姐姐马彬留在陕西阎良,只身带着年仅9岁的他到上海工作,同住在卫生学校的集体宿舍。父亲通常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经常晚饭还没有吃完,就有人敲门了。他的同事白天找不到时间,就晚上来家里请示汇报工作,儿子马凌经常听着“总体布局”、“操纵系统”、“发房”、“吊挂”等专业名词进入梦乡。

颜值不输朱一龙,精通俄语、能写书法、拉二胡,关键是,大飞机离不开他的贡献-信息快讯网

马凤山和他领导的运10方案组成员在广州(中为马凤山)

两院院士、交大航空系1951届校友顾诵芬称赞他:“作为名副其实的运10飞机的总设计师,他是当之无愧的”。ARJ21总设计师吴兴世撰文称赞马凤山为“创业主帅”“良师益友”。ARJ21飞机气动设计师赵国强撰文称马凤山生活朴素、平易近人,骑自行车上下班,一家只住煤卫合用、16平方米的一居室。尽管是运10的总设计师,几乎没有人叫他“马总”,大家都叫他老马,而且他的决策总是得到很好的执行。仿佛他就是你的邻居、朋友或同事,他身体力行的不过是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每一个中国人的职责。

最美奋斗者

2008年,ARJ21新支线飞机在上海大场机场首飞成功;2017年,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2019年5月,马凤山诞辰90周年,新老大飞机设计师们相聚到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树立了一座马凤山半身雕像,以此重温和宣誓这支队伍血脉相传的对祖国、对事业的坚定与忠诚!

颜值不输朱一龙,精通俄语、能写书法、拉二胡,关键是,大飞机离不开他的贡献-信息快讯网

1984年3月,运10飞机抵达西藏拉萨贡嘎机场

马凤山始终将个人航空报国的理想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从交通大学到哈尔滨飞机制造厂,从西安飞机制造厂到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日思夜想,心系国家最迫切重大需求,马凤山的自主创新精神、为了中国大飞机特别是民机产业的发展奋斗不息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颜值不输朱一龙,精通俄语、能写书法、拉二胡,关键是,大飞机离不开他的贡献-信息快讯网

2015年,最后的运10,位于闸北区大场的上海飞机制造公司

时间见证了奋斗者永不停歇的脚步

颜值不输朱一龙,精通俄语、能写书法、拉二胡,关键是,大飞机离不开他的贡献-信息快讯网

向马凤山学长学习!向无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交大人学习!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

用奋斗告白祖国!

>>>链接:人物介绍

马凤山,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5月生,江苏无锡人,原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总设计师,航空航天工业部干线飞机总设计师顾问,新中国第一代大中型飞机总设计师和技术开拓者。领导了我国第一款中程战略轰炸机轰6、第一款中型运输机运8和第一款大型客机运10的设计工作。坚定探索“自主设计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道路,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客机技术体系,为大飞机事业跑出至关重要的第一棒。领导编制了我国第一部运输类飞机适航规章,为新时期ARJ21喷气支线客机、C919大型客机等民用飞机和民航事业腾飞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石。1986年被国家科委批准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积劳成疾,1990年病逝于上海。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综合自微信公众号“上海交通大学”、中共中央宣传部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