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乡镇100多公里的牧民如何用上电?沪藏携手设计了一座“离网”发电站
近年来,随着青藏、川藏两条“电力天路”的相继建成投运,国家电网已经覆盖了西藏的大多数地区,藏民家中的电器也越来越多。不过,截至目前,西藏仍有约3%的居民居住在没有电网覆盖的极端偏远地区,他们往往生活在距离乡镇府100多公里的地方,或者相距几十公里只有一户人家……怎样才能让他们也享受到电力的便利?
自2016年起,上海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中心和西藏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举办了“阳光论坛”,携手攻克这一难关。在今天举行的第四届“阳光论坛”传来好消息,上海参与研发的“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复合能源系统”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将在下月竣工,该系统有望解决了偏远地区供电难和不稳定的困扰。
西藏自治区那曲县,海拔4500米以上,风光资源丰富,十分适合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地区。承接项目研发的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针对当地特点,打造了一套具备并/离网单独运行及转化功能的风光储微网系统。据介绍,该系统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复合发电,白天发的电储存在储能电池里,人们夜间也能使用。细心的上海人还在系统里配备了屋顶光热系统、风光互补路灯和后备电源应急,一套设备,解决了村委会供热、供电和应急保障的三重问题。
“一天大约能发200度电,晚上能存储80度电,基本上满足当地人民生活需要。”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辉说。
▲那曲高海拔地区储能示范项目效果图
事实上,早在2012年国家就开始关注西藏偏远地区的电力覆盖问题。上海新能源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姜耀鹏表示,上海当时给西藏援建了一批分布式供能系统,也有适合牧民家庭携带的发电装置,但是由于西藏地区环境恶劣,特别是风大、低气压和高海拔的特点,这些设备很容易损坏,而藏民中又缺乏善于维修的技术人员,因此当地“弃风”“弃光”的现象十分普遍。
那曲高海拔地区储能示范项目在研发初始阶段,就针对西藏地区特殊的环境,设计了适合高寒高海拔地区的能量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温控系统和集装箱系统等。电池一到天冷就“罢工”怎么办?研发团队使用低温添加剂改善电解液的低温性能,选用钢壳电池封装形式确保满足高海拔使用低气压环境。通过特殊“定制”的示范项目能够保障系统长时间在无人状态下运行。
“上海还将派出人员到当地开展技术培训,让西藏偏远地区人民能够掌握维修技巧,一直有电用。”姜耀鹏。
作者:沈湫莎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