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杭州余杭经开区要建“未来智造城”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余杭经开区)日前召开了一场千余人参加的“新制造业计划”推进大会,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努力创新,用新途径、新机制来促进制造业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继续保持制造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76.94平方公里的余杭经开区,有28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多年来,余杭经开区以成熟的政策、优质的平台、贴心的管家式服务,对企业进行支持、对接和引导。如今,这个现代化产业新城又吹响了“推进‘新制造业计划’”的号角,决心持续推进产业提档、企业提效、平台提能,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和绿色改造,争创全省产业数字化示范区。
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经济双足鼎力,打造 “未来智造城”
在老板电器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生产车间二楼,有一个“智慧大脑”,整个生产基地每台自动化设备上的传感器,都会将生产数据传回至信息指挥中心,它随时掌握制造基地的各个角落,实时监控每个工序上的生产情况,给予操作人员随时调配订单任务的数据支持,并根据数据整理、分析,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整个工厂的柔性生产。
在春风动力的生产车间,轻点屏幕就可以在1800多种配置中选取订单需要的模型,如果有特殊的需求和物料变更还可以实时在平台上进行表达,配件改装件订购平台与“智能制造”系统直接接入,即使每年有上千次变更也能精准查询和选择……通过这套智能系统,春风动力让特种车辆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成为现实。
在运达股份,智能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平台等智能制造技术的运用,打造出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和服务平台,加强风电装备新产品开发,引领行业技术发展。作为余杭“产业数字化”的首要承载地,余杭经开区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全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
另一方面,余杭经开区内还集聚了生物经济领域企业220家,其中制药企业10家,生物医药流通企业70家,医药机械企业140余家。这其中不乏一批明星医药企业:贝达药业、民生药业、胡庆余堂……
2014年,作为生物医药的产业化基地和孵化基地,余杭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园区落户余杭经开区内。2018年,余杭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园区总产值271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67.6亿元。余杭经开区还出台了一系列生物医药产业相关扶持政策,招才纳贤,吸引了医疗器械、创新药物等生物经济重点产业相关的大批高新企业入驻,一条从研发到创新孵化、生产制造一直到销售流通的全行业产业链,就此打通。
大孵化器集群+新制造业计划,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如何让余杭经开区的产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力,我们一直在探索新途径。” 余杭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余杭经开区正在全力打造“双翼一廊一中心”的孵化格局:东西两个区块分别打造生物经济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孵化器集群区,沿320国道布局“创新大走廊”,在中央商务区打造“创新中心”,用“错位孵化+接续孵化”,为余杭经开区继续丰满产业链条。
“例如,在2013年7月获批的孵化器医智汇创新工场,6年来共入孵企业60家,已毕业出孵12家。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2019年产销值7亿元,税收5800万元,实现亩均产销值2000万元,亩均税收165万元。”该负责人介绍, 相比周边地区,余杭经开区更倾向于对项目的后端孵化,接下来余杭开发区将建设一批符合项目产业化需求的加速空间和适合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的园区,以吸引产业化能力强的项目和周边区块孵化成熟的项目入驻,完成最终的孵化投产过程,为余杭经开区打造“未来智造城”助力。
另外,余杭经开区将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大推进“新制造业计划”,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发展方向盘,围绕“增总量、优存量、促增量、提质量”目标,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实现余杭经开区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产业新城,加快跻身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梯队,这是余杭经开区的产业发展目标。” 余杭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余杭经开区要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工业增加值400亿元;拥有规上工业企业50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200家、10亿元以上企业40家,创建省级及以上研究院50家、市级及以上研发中心300家,上市企业累计达到25家。
“另外,近年来,余杭经开区围绕优势产业,根据产业数字化特点,搭建起多个服务平台,包括创新应用服务平台、智能制造创新平台、企业服务平台等,不断为企业‘松绑’减负,引领余杭制造企业整体迈向更高层次,让众多企业获益。” 余杭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余杭经开区结合“三服务”活动,不断完善平台服务来引导、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余杭经开区主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作者:刘海波
编辑:蒋萍
责任编辑:国内报道中心审核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