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也有“中南海”?上海北大门“窗口”城市在沪签约20个项目总额超300亿
▲项目签约文本交换仪式。
今天(30日)下午,江苏海门(上海)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说明会在申城举行,现场有20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超300亿元。
海门市委书记陈勇在致辞中表示,海门的名字很好记,“中国南通海门,简称‘中南海’”。2018年,海门“成绩单”亮眼,实现7个千亿。2018年,海门完成GDP1249亿元;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053亿元;全社会工业全口径投入1000多亿元;城乡居民储蓄超1500亿元;家纺、建筑、装备制造三大支柱均超1000亿元。这7个千亿,反映了海门的综合实力,支撑起海门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海门市委书记陈勇致辞。
海门市市长郭晓敏介绍说,2018年,在江苏省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中,海门列63个县市第8位、南通第1位;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6.5%,列江苏63个县市第7位;名列“2019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15位,列江苏第7位,苏中苏北第1位。
今年7月2日,国家《规划纲要》正式颁布,与海门密切相关的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新出海口“三大战略工程”列入重点推进项目。未来几年,沪海通勤将更加便利,海门将全面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海门抢抓南通打造“沪苏跨江融合试验区”机遇,紧扣上海北大门“窗口”定位,深入实施对接上海“55580”行动计划,不断加强与上海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更加充分释放沪海两地“同城效应”。
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是海门重点发展的三大新兴产业,目前,三大产业拥有256家规上企业。以此为基础,海门将加快三大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到2020年,迈入长三角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示范区行列、全力打响“海门药谷”生物医药品牌、打造成全国知名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现代家纺、现代建筑、电子信息是海门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海门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拉长现代家纺产业链条。以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为主要载体,围绕“大家居”理念,积极向创意设计、高端定制等方向转型;二是推动现代建筑产业集聚。以开发区省级现代建筑产业园为依托,整合市内外产业资源,推动绿色节能建筑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做大做强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三是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层次。全市拥有电子信息产业企业52家,总投资60亿元的阿里巴巴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今年底投入运营。
▲海门市市长郭晓敏作投资环境推介。
同时,海门将重点打造三大现代服务业: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通海港、海门港和叠石桥“无水港”三港联动优势,抢抓通海港区二期开发建设和叠石桥创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契机,加快打造立足本市、辐射长三角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二是生活性服务业。以江海资源、特色小镇、田园风光为重点,依托叠石桥家纺小镇、余东古镇、海永旅游度假区等现有景点,加快招引一批龙头型文旅综合体,积极发展“旅游+工贸”“旅游+文化”“旅游+康养”等服务项目,做响“张謇故里·诗画海门”旅游品牌。三是新兴服务业。围绕医药研发、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技术等有基础、有优势的领域,狠抓载体建设,诚邀国内外企业来海设立研发、运营中心,加快形成一批特色服务外包集聚区。
400多位来自央企国企、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大型民企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参会。
来源:本报记者 付鑫鑫 通讯员 俞新美
图:海门市委宣传部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王星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