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李跃华:做好背后的眼睛,走好脚下的路

2019-10-31信息快讯网

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李跃华:做好背后的眼睛,走好脚下的路-信息快讯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李跃华

【编者按】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杰出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家人……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报》App开设“沪上名医”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2018年8月,41岁的李跃华成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最年轻的科室主任。这个豪爽而诙谐的东北汉子却在感慨,人到中年,酒量有点下降了。

四十是孔子所说“不惑”的年纪,到了40岁,才不迷惑。李跃华说,年轻时总想着跃马天下,纵横四海,现在我算是想明白了,放射科就是我的全部,好好沉淀一下,继续学习新知识,为医学影像这个学科做点有用的事。

对于一个医生而言,黄金年龄是45岁到55岁,李跃华正在步入黄金期。已跻身名医行列的他,其实还很年轻。

一条成功之路

要不是医生时不时会提醒去拍一张CT或者做一次核磁共振,很少有病人会主动关注放射科。即便是身在放射科,也很难看到放射科医生的“庐山真面目”,他们总是在操控机器,或者隔着玻璃,用扩音器指挥你做一些放射检查所必需的动作。

这个部门很神秘,似乎也没有什么存在感。虽然所有医生都说,放射科是重要的辅助部门,有的还用“医生背后的眼睛”来形容,但如果让一个对医院工作流程并不熟稔的外人挑选关键词,最后选中的,仍可能是“辅助”和“背后”。

李跃华本科学的是医学影像,毕业后从事的就是放射科的工作,目前主持着10余项和放射学科有关的基金项目,同时也是《中华放射学杂志》审稿专家。从本科一直到现在成为介入放射科的主任,李跃华和医学影像、和放射科打了20多年交道。对于“重要的辅助部门,医生背后的眼睛”这句话,李跃华笔下的关键词,自然是“重要”和“眼睛”。在李跃华高考那一年,医学影像系的考分,比临床医学系还要高,“如果不重要,考分会这么高吗?”

李跃华经常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 医生有一条成功之路, 撑起这条路(ROAD)的4个字母,R是放射科(Radiology),O是骨科(Orthopedics),A是麻醉科(Anesthesiology),D是牙科(Dentistry)。这是一条“成功之路”,选定了,就要坚定走下去。

本科毕业后,李跃华在基层医院工作三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前往长海医院继续深造医学影像,读了硕士和博士。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后,又去读了一个上海交通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博士,主要是从工科的角度,做了一个磁共振成像的课题,用物理解释磁共振方法。

2014年,李跃华参与的“脑动脉瘤及相关血管无创成像和微创治疗新技术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5年,李跃华有关“无创形脑血管核磁共振成像”的课题,获得了银蛇奖,是当时医学影像界获银蛇奖的“独苗”。这位放射科里的双博士,正走在成功之“路”上。

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李跃华:做好背后的眼睛,走好脚下的路-信息快讯网

▲受益于新机器、新技术、新思维,李跃华和他的介入放射科在为自身发展创造着更大舞台。

学无止境之路

2018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引进了一台西门子MRI(磁共振成像),科室里一下忙碌起来。李跃华决定把全部参数都研究一遍,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把新机器的效率发挥到极致。对新设备了如指掌,是对放射医学最大的尊敬。

在李跃华读本科时,计算机操作系统还是WIN95,而现在AI(人工智能)已在包括医学领域在内的全领域广泛应用,AI还成为2017年“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李跃华说,广州举办了一场人工智能和放射科医生的技能比拼,10位副高以上的医生和10组AI抽取胸片对抗,结果有2位医生胜出,4位医生平局,4位医生憾败。

“AI是个好技术,依托大数据,对基础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优势。但从目前的AI运用来看,AI知道有什么病灶,却不能判断结果,而在精准医学、放射为先的观念下,放射医生是制定方案,设定参数,明确告诉你,这样的参数设定,结论是什么,这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凭经验,凭直觉,甚至凭天赋。所以,AI暂时还取代不了大脑的智慧。”李跃华说。

话虽如此,李跃华毕竟还是放心不下,AI已经让他感受到了压力,那些模棱两可的检查单子,会让好脾气的他翻脸:“CT,增强CT,MRI,DSA都有不同特点,在各种参数下,都会有不同表现,操作不熟悉,参数搞不清,就要影响临床诊断。对急症病人来说,搞错了就是折腾。越是不能折腾的人,偏偏就这样被折腾了,当然要急得跳脚。人家可不管你学艺不精,伤害的是六院放射科的集体形象。”有段时间,李跃华挺着急上火的,一直在看一本解读《道德经》的书,心情才平复了些。

工作一辈子,学习一辈子。医学影像的发展会一直马不停蹄地跑下去,而从事医学影像的李跃华们也会一直马不停蹄地学下去。

走好脚下之路

如果用工作量考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每年的医学影像成片量在75万到78万份之间(这个数据在上海所有医院里排在前三名),大概除了急诊室,介入放射科是医院最忙碌的地方。但医学影像,仅仅是介入放射科的工作之一。

王女士总是觉得头晕,走路要扶着墙,症状有点类似“梅尼埃病”,但一直不能确诊。根据以往的诊断方式,通过大量注射静脉照影剂进行核磁造影,这对人体脏器的影响也大,而能达到内耳处的试剂很少,造影效果不佳。王女士于是来六院就诊,介入放射科创造性地使用了造影剂内耳靶向投放,剂量是不及原来的千分之一,但24小时后影像清晰可辨,为下一步的设计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20岁的小薛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发麻、无力,不能正常行走,并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六院介入放射科建议采用脊髓血管MRA检查。这是六院首倡的检查方式,和以往依靠股动脉插管DSA造影相比,不仅避免了含碘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还实现了全过程无X线辐射剂量。小薛接受了建议。得益于检查结果的精准,小薛手术后三天出院,根据随访,不适症状已完全消失。

类似情境,时有发生。受益于新机器、新技术、新思维,介入放射科一边承受着AI接管岗位的现实压力,一边又在为自身的发展,创造着更大的舞台。介入放射科目前已经衍生了5个亚学科,涵盖神经、骨肌、心胸、腹部、五官等,以六院引进的上海首台世界顶尖第三代双源CT为例,在无需控制心率的情况下,患者即可达到接近百分百的心脏检查成功率,帮助医生获得清晰的冠状动脉图像,做出精确诊断。而让李跃华站上银蛇奖领奖台的“无创形脑血管核磁共振成像”,在国内同行间仍领先一个身位,目前其对直径小于5毫米的小动脉瘤准确性达到96%-97%,灵敏度达98.2% -98.7%,特异度为93.2%- 94.8%,随着软件技术及磁共振硬件升级,各项指标在未来仍有可提高的空间。

李跃华说,未来已来,路在脚下,人走得多了就是路,不走就没有路。这个目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最年轻的科室主任,语调镇定,就好像是在操控他熟悉的机器。


名医简介

李跃华: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中华放射学会MR学组委员,中国装备委员会MR学组委员,上海放射学会磁共振学组副组长,上海放射学会委员,上海医师协会影像学分会秘书长。上海交大晨星特聘教授,上海市卫计委优秀学科带头人。

临床致力于磁共振新技术应用、神经血管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脑血管病及卒中的早期诊断。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上海市科委基金项目3项、上海市卫生局基金项目2项、各类局级课题5项。发表各类论文60余篇,SCI收录30余篇,参编著作3本。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作者:徐进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视频】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上海市胸科医院放射科学科创始人郭德文:永远怀揣大医精诚的初心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柴益民教授:显微外科显真情,断肢再植有传人
福岛放射性废弃物流失严重,2267袋废弃物才回收4袋?日本官员回应遭质疑
上海多家公立美术馆亮出自家馆藏:美术馆选择什么收藏?名头不是硬指标
厉兵秣马迎鏖战,擎旗立誓再出发!上海公安机关誓师第二届进博会安保
“上车”即相当于进入定点医院,进博会启用5G急救车,场馆全覆盖
沪上名医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皮肤科主任李福伦:成就感来自患者的康复
视频 | 著名病毒学家闻玉梅院士联合学界“大咖”,为大众科普,改变医学教育从现在开始
上海小菜场迎来升级潮,十年实现“三级跳”
上海“120”急救升级配置亮相:车载“流动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提升儿童健康保障水平
90后中医学子毕业后入藏工作,她说:高原山区的人不多,不能再少我一个!上海中医大“大医精诚”党课开讲
休克两次、腹内大量出血,去市区大医院还是留在家门口医院?危急之时,他做了这个决定……
沪上名医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研究员张莉:做喜欢的事就会百分之百投入
从华山医院辞职,要做“令人感动的医疗”,这位医生迎来了理想落地的“实体店”
关注健康 ,名医护航!百名医学专家沪上慈善义诊……
“全球首家”为何独独选中上海,“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运营之道”给中国带来什么
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急诊思维融入血脉
权威专家:关于流感疫苗,这些核心信息你知道吗?
多图!第二届进博会上,将有这些来自上海的精彩演出
蓬皮杜亚洲首个合作项落户上海,首批百余件馆藏将抵沪
视频 | 离进博会最近的上海门户,14位民警、33位辅警在这里24小时坚守
“武球王”发声,压轴登场讲述上海追梦故事,“享道上海声音”收官在即
中外诗人为何眷念祖国故土芬芳? 一年一度上海“金秋诗会”等你来
让公交车改道,这家医院真霸气,知晓原因后才明白霸气背后是“将心比心”
针对肝癌!全球首款放射性玻璃微球将亮相进博会,另有多款“医药界诺贝尔奖”明星产品
“互联网+”构筑医疗信息“高速路”,上海37家医院明起检验、检查互联互认
“点”穴镇痛,首例针刺复合麻醉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在上海曙光医院成功完成
沪上名医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团委书记张军:练就“火眼金睛”
保护好皮肤,有助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医学人士透露:健康好处还不止这些
明年1月开业!上海这把“大牙刷医院”来头不小,徐汇区牵手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引爱因斯坦医学院遗传系主任来沪研究“衰老”,上海交大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成立
不断突破高龄手术禁忌,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骨科成功为多名百岁老人手术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