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形象”,真的是“矛盾与悖论”、“二律背反”?

2019-10-31信息快讯网

“俄罗斯是斯芬克斯。她流淌着黑血,即快乐,又惆怅,她满怀着爱,也满怀着恨,时刻把你凝望,凝望!……”(勃洛克:《勃洛克诗选》,郑体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页449)

俄罗斯“形象”,真的是“矛盾与悖论”、“二律背反”?-信息快讯网

“快乐-惆怅”、“爱-恨”,诗人亚历山大·勃洛克(Александр Блок)的《西徐亚人》(Скифы)将这样矛盾对立的情感同时赋予俄罗斯,足见其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学界则以“矛盾与悖论”、“二律背反”给俄罗斯“形象”贴上了标签。相信不少对俄罗斯感兴趣的中国读者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认识俄罗斯的过程:起初,被19世纪俄国灿烂的文学成就所吸引,认识到了一个强大的帝国,王权不容置疑,知识分子深沉思考“谁之罪”、“怎么办”等永恒主题;随着对其历史认识的深入了解,从公元9世纪逐渐形成的罗斯,经历封建割据、蒙古入侵,抗击蒙古逐渐形成统一的莫斯科公国,到公元17世纪开启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下快速发展的俄罗斯国家,18世纪愈发强大,彼得一世签署诏令(1721)宣告“俄罗斯帝国”之建立;19世纪,俄罗斯真正成为称霸一方的帝国,她的迅速崛起不过用时两个世纪。俄罗斯在国家军事层面达到了欧洲水平,然而,其社会基石——广泛的农民群体(占总人口四分之三)却一再牺牲自身利益,供养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一的贵族精英。其军事实力强大,但工业、农业的生产方式原始老旧,无法跟西方国家比拟。“正如克柳切夫斯基所说,国家强壮了,人民瘦弱了。”(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雷永生, 邱守娟译,三联书店,2004,页4)似乎,越深入了解这个国家,越感到迷惑——这个国家既有恪守规则的一面,也有混乱无序的一面,“斯芬克斯之谜”或成为对其最为恰当的形容。俄国哲学家尼古拉·别尔嘉耶夫也说——“对我们自己来说,俄罗斯仍是一个不解之谜”(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汪剑钊译,译林出版社,2014,页3)。



作者:庄宇
编辑:刘迪
责任编辑:李纯一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