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无法理解俄罗斯”?

2019-10-31信息快讯网

那这是否意味着在认识俄罗斯的道路上,我们就要败下阵来,承认“理性无法理解俄罗斯”,任由其摆布?当然不是。

笔者听过这样两个形容俄罗斯的词汇,觉得十分恰当,一个是洋葱,一个是套娃。这两样都是俄罗斯“特产”,俄罗斯菜离不开洋葱,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凝聚在套娃创作工艺中。二者的共同特点就是,为了一探究竟必须掀开层层面纱,否则你永远不知道其中奥妙。

“理性无法理解俄罗斯”?-信息快讯网

尤其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有赖于信息获取的便捷,现代人有更多机会接近全面、真实的俄罗斯。但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我们应更加审慎,去伪存真。张建华教授的《帝国幻象:俄罗斯“国家形象”变迁与他者视野》(社科文献出版社,2019)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俄罗斯的科学方法。该书以“国家形象”为切入点,通过不同人物笔下的俄罗斯,揭开层层面纱,着重介绍了中国、美国、英国、越南等他者视野下俄罗斯国家形象的历史变迁,为读者做俄罗斯面面观。

“俄罗斯国家”的概念何时出现?张建华教授将之推至彼得一世,这位俄罗斯帝国的缔造者,“祖国之父”。他者视野中的俄罗斯“国家形象”因此也始于彼得一世,包含了对其的“想象、见解和思想”。不过,作者强调,本书中的“他者”不是西方中心论或者后殖民理论中的“the other”,而是指政府、非政府组织、其他国家的知识界和民间人士对俄罗斯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公民生活的认识(《帝国幻像》,页22)。第一章中,美国旅行家、学者们对俄罗斯的认知就经历了想象、见识、反思的过程,正如俄国形象借由乔治·凯南等人的视角在美国经历了“遥远的朋友——想象的双胞胎——野蛮的大监狱——邪恶的怪胎”这样的认知过程。国家形象,进一步讲包含了“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同上,页3),而在当代外交中“国家形象”化身为“软实力”,具体地表现为“国家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国家形象”是俄罗斯以其地理、政治、民族、文化特点展示给外国人的一种“符号”。当代社会,“国家形象”发挥着重要作用,亦如作者在代结语中所讲“国家形象是一种主体意识,是民族精神和国家意志的综合物。它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化的要素,它不但有助于公民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认同感,更有益于向外界和他者展示鲜明的和一贯的国家形象。”( 同上,页360) 在笔者看来,以国家形象为切入点的研究,则是认识这一国家(行为主体)的过程。不同人笔下的俄罗斯,呈现出“斯芬克斯之谜”的幻象,究其原因,则是“他者”基于自身的认知体系、成长环境所理解的俄罗斯各有不同。有鉴于此,不同人所见之俄罗斯自然表现出“多面相”。我们若想认识真实的俄罗斯,就必须跳出固有立场,借鉴、参考他人的成果,以达到认知上的合理判断。此外,自人类交往活动愈加频繁,从跨文化交流中彼此初步的相互认知、到有意识地通过一些行为、手段塑造某种形象,“国家形象”的发展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国家形象”不仅是一个观念认知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历史问题,过往种种行为的总和奠定了认识的基础。



作者:庄宇
编辑:刘迪
责任编辑:李纯一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